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地方戏曲研究 ——以扬剧为例
作者:乔子颖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扬剧作为江苏省三大剧种之一被不少省内外的人们所熟知。在凤阳花鼓戏和香火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同时吸收扬州清曲以及其他地方民歌小调,最终形成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扬剧。当然民俗文化也是扬剧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为我国戏曲提供了平台,积极推动着戏曲向前发展,是戏曲发展的一个主要力量。但发展的道路注定是严峻且艰辛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努力,积极解决扬剧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戏曲源流 曲律易知
作者:许之衡著 日期: 2015.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曲源流》是中法大学弗尔德学院内部刊印的戏曲史教材。作者认为中华戏曲源远流长,从诗经、汉乐府、唐大曲到宋参军戏一直到南北曲,选取有代表的曲词和作者进行介绍,揭示了我国戏曲的主要形态以歌舞讲故事为本,并不断发展流变一脉相承。《曲律易知》是对南北曲的宫调、曲调、韵律、衬字等曲律问题作了具体的论述,尤其对南曲的引子、过曲的节奏、粗细曲之分别以及曲调的搭配与场次的安排等问题的论述十分详尽。
元代宗教戏剧世俗化特征论略
作者:戴峰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中以宗教文化为题材的作品是一个突出的部类。这些作品多以宗教文化为背景,却在总体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世俗化特征,表现出强烈的世俗精神。剧作中神佛常用引诱和逼迫的方式来度脱凡夫俗子,凡夫俗子们却极端留恋于世俗的享受和情感,对于宗教有强烈的拒绝态度。在这些宗教戏剧中,玄妙的彼岸世界往往不过是一袭华美的包裹,而真正涌动其间的则是百味杂糅的世俗情感,世俗社会的势力、影响和作用显得格外分明,宗教职能则为审美职能所排挤,它们在传扬教义的框架之内,莫不加演着一幕幕情味各异的人间活剧。元代宗教戏剧世俗化形成的原因,既与宋元宗教本身掺杂的世俗因素相关,亦受到元杂剧的作者心理、观众好恶和演出环境的深刻影响。
明代戏曲本色论研究
作者:杨琼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明代戏曲论坛名家辈出,体现出一种整体的实力,嘉靖后期起,传奇创作走向昌盛。明中期到明晚期,曲家有了较高的理论自觉,著名曲论家关于“本色”的理论各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但目前对明朝本色论的系统研究很不够。本文试图将明代戏曲本色论做宏观、微观的多角度论述。通过追溯戏曲本色论的缘起、发展及不同历史阶段的内涵,挖掘明朝各剧作家、剧论家对戏曲“本色”的不同理解和看法,横向上作比较,纵向上梳理不同时期剧作家、剧论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研究戏曲本色论与相关文艺思潮、文艺理论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史。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色论的源起和本质,第一章梳理了明代戏曲本色论发展的三个重要节点:嘉隆年间、万历年间、明代晚期,述及这三个时期有关“本色”的理论成就,主要做整体概述。第二章则从本色论的内涵的继承和发展上明晰了流派问题,在这一章中笔者对明代多位曲论家的“本色”思想作了详细的归纳和对比,并对归为同一派的曲论家的异同也做了挖掘;第三章探索了明代戏曲本色论与相关社会文艺思潮、文学理论之间的影响,是全文的重点创新之处。
明代戏曲中的词作初探:以毛晋《六十种曲》所收传奇为中心
作者:汪超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曲与词有着天然的内部联系。今以《六十种曲》为例,专论其中明传奇文本的剧中词之著作权、词牌运用、语体色彩、叙事与再现等问题。剧中词著作权属于前人、为明人套改前人成篇或剧作家原创。剧中词词牌与日用类书、小说存在某种高度的相似性,大致可以分为叙述体与代言体两类叙述方式。
论中西戏剧中的明暗场问题
作者:马俊山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明暗场之成为问题是近代剧兴起以后的事情。西方戏剧的场是由布景、人物及其动作合成的舞台画面,而戏曲的场则仅仅意味着舞台。其中,布景之有无是两种戏剧体系的最大区别,它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时空观念。西方戏剧源于宗教仪式,地点固定,时间紧凑,动作性强,与造型艺术结合后发展出箱式舞台和写实布景,形成了有限的艺术时空观。而中国戏曲的发生是多元的,套曲、宾白、科介分担了戏剧的抒情、叙事和动作功能,三者相辅相成却不相统属,仍保留着各自的发挥余地,共同营造并维护着戏曲时空的无限性,同时也为戏曲创作的长篇化打开了方便之门。有限时空观源于西方的具体思维传统,而无限时空观则是中国整体思维方式的艺术体现。前者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创作在探索和求新中前行,而后者的思想是恒定的,戏剧艺术只能向伎艺性和精细化方向发展,京剧不仅是它的突出代表,而且是它的最后成果。
上页 1 2 3 ... 6 7 8 ... 11 12 1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