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文人化的草莽英雄:论元杂剧水浒戏的人物特征
作者:吴华峰1,周燕玲2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水浒戏人物塑造的典型特征是明显地赋予梁山好汉以文人的气质和行为,即文人化的草莽英雄。这是元杂剧中特有的文学现象,折射出了元代社会状况、剧作家的审美偏好以及广大受众的心理。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文化意义。
晚明戏曲插图文人化现象研究
作者:魏子怡 日期: 202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自宋元时期以来戏曲插图本进入大众视野,阅读戏曲插图这一活动便在我国传统社会扎根下来。晚明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逐渐被削弱,文人不再秉承“学而仕则优”的理念,逐渐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来。社会思想的解放带动了各种文学作品地位的变化,戏曲文学可与儒家经典相提并论,戏曲创作迎来了又一次高峰。文人参与到戏曲插图本出版的各个环节中,他们以独特的审美影响着戏曲插图风格,改变了以往“插图作为文本的衍生品”的局面,插图的独立性增强,越来越趋向于文人画风格,成为可供赏析的艺术作品。本文以文人参与插图绘制为线索,探究晚明戏曲插图文人化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晚明戏曲插图文人化现象背后的原因等重要理论问题的讨论,全文主要分为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以分析晚明前、晚明两个时期戏曲插图本概貌,晚明前戏曲插图本现存数量较少,插图所占面积小,主要作用是对戏曲文本进行诠释,风格质朴粗犷;晚明戏曲插图本现存数量较多,插图形式变多,主要分为图文共页型、单页满幅型、跨页型。插图所占面积变大,数量变多,为研究此时期的插图风格变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第二部分深入考察戏曲插图文人化的进程和表现形式,分析戏曲插图本刊刻过程中创作主体的变化,文人参与到出版事业与戏曲插图绘制中、刻工的审美水平日渐提升是导致戏曲插图文人化的直接推动力量;戏曲插图文人化的样式体现在插图版式、插图内容与插图功能这三个方面。第三部分挖掘晚明戏曲插图文人化的原因,一方面文人因为科考失利、仕途上遭受打击便投身于听曲观戏这一活动中,他们创作戏曲来抒发自身情感,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戏曲。另一方面受众知识水平的提升、审美趋雅避俗趋向文人,更能接受文人化的戏曲插图,这也构成晚明戏曲插图文人化现象能够延续下去原因之一。
明前期统治政策对戏曲发展的影响
作者:赵晓红,石芳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曲发展总是与社会政治因素相关,明代戏曲发展也是如此。通过对明代前期的统治政策对明前期及其后戏曲发展影响的分析,找出明前期禁戏政策、科举制度、独尊程朱理学、纵容藩王沉迷声乐、禁官僚狎妓等一系列政策与明代前期戏曲创作的空白、藩王戏曲家的出现、戏曲文人化、娈童妆旦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戏曲的发展。
“风人之致”与“案头文章”——清代前中期戏剧雅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内涵
作者:李明军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与前代相比,清代戏剧的文人化色彩更为突出。清初剧作家借戏剧抒写胸中块垒,戏剧成为文人抒写情志的重要媒介。尤侗于剧作中所抒写的情志的变化,在清初文人群体中具有典型意义。至清中叶,剧本的案头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短篇杂剧成为作家抒情言志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书斋化的创作。清中叶的蒋士铨创作了一系列戏剧以表彰节烈,扶植人伦,以戏剧实践儒家诗教。杨潮观创作的《吟风阁杂剧》以戏剧表达风雅之怀,将戏剧的雅化和案头化推向了极致。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