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两种不同类型的文人——元杂剧中的文人形象与文人传说中文人形象之比较
作者:陈金文 日期: 199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创作元杂剧的文人们在许多剧目中刻画了文人的形象,在劳动者创作的文人传说中也有大量的文人形象。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人。本文试图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文人形象作一比较,并进而阐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文人所反映的理想、愿望及其它之不同。
元杂剧文人形象的文化解读
作者:汤天生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中文人形象是一个贯穿各种题材的核心形象,承载着众多文化信息,不仅是了解元代社会生活状况的“第一等最活跃的材料”,也是探寻剧作家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的重要基础。本文依据杂剧文本,结合戏曲论著,以及史料和文人笔记,以求做到文史互证,找寻到元杂剧文人形象的社会文化基础,对其进行合乎情理和历史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剧作中的文人形象的深入解读分析,以此为纽带去探讨剧作家的文化心态、婚恋理想和社会理想,复现那个风云动荡的时代元杂剧作家矛盾痛苦的人生。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剧作中文人形象表现出的文化心态,分析其背后剧作家隐蔽的心声。元代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使文人内心充满悲愤、彷徨和退避的心绪,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心路历程。第二部分,主要通过表现文人婚恋生活的杂剧作品去探寻元代文人的婚恋生活状况和婚恋理想。元代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元代文人的婚恋观同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发生了很大改变,肯定人性解放、重视真情实感、追求才色兼美、尊重自主选择、强调彼此忠诚成为其重要内涵。第三部分,主要探讨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剧作家如何摆脱现有的生存困境,寻找社会出路的问题。元杂剧作家通过自己笔下的文人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德治仁政、法正官清、反抗自救、桃源理想,都成为剧作家企盼的救困脱厄、逃离苦难的社会出路。
从元杂剧的文人形象看剧作家的创作心态
作者:马晓涛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剧作家们的创作动机完全是自然而然。元杂剧作家们创作杂剧,既不是想扬名于生前,也不是想流传于后世,只不过心有所感,一吐为快。本文通过从杂剧中文人形象的研究到作家创作自身的逆向探讨,能使我们从文学作品中人物内心出发窥见现实生活中作家丰富复杂的精神线索,揭示出剧中文人心态与现实文人心态的深层联系。
“彷徨忧国志,慷慨济时才”:论元杂剧作家的彷徨心态
作者:汤天生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剧作家生平资料缺失,其文化心态难以用传统的"知人论世"方法探寻。元杂剧作品作为剧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和艺术重构,是我们了解元代社会及文化心态第一等的材料渊薮。元代剧作家的文化心态是多元与复杂的,仕与隐之间的徘徊,儒家政治道德坚守与舍弃的迷茫,正是剧作家彷徨无依心态的表现。
元明杂剧文人形象与剧作家心态变迁研究
作者:刘丽华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文人作为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对杂剧创作是一种限制。杂剧中的人物、情节和剧作家的精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人群体的共同心态限制着杂剧的发展方向。同时,杂剧的发展是连续而有变化的,作为剧作家精神的载体,能够呈现出文人心态变化的轨迹。所以我们的研究将沿着历史发展的顺序,也是杂剧发展的足迹,以出现在元明两代文人剧作家的杂剧中的文人形象为研究对象,从生存状态、性格气质、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寻找历史变迁中的文人群体心态和杂剧文人形象之间的联系,从而挖掘出影响元明杂剧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元代初期,文人群体被推向政治、文化的边缘,个体价值的实现完全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幻想,但对个体价值的充分肯定却恰恰成为此时文人形象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杂剧往往抱着对中原文化传统的怀念和美赞来对文人进行全方位的刻画,呈现出的是才、情、义兼而有之的才子形象。剧作家接纳着也抵御着文化的变迁,使元初杂剧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而他们带着浓厚的关怀反观自身时,对于文人弱点的批判就表现为大胆地揭示,小心地点拨。元代中期,基本适应了元王朝统治环境的文人,并没有从根本上获得身份的改变,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恢复和再停,希望和失望的...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