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ng Classical Drama:A Case Stu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Peony Pavilion
作者:杨玲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翻译作为各国人民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翻译学本身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学的层面上,而应进一步深入了解,发掘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从而更加准确理解语言内涵。于是近年来,翻译学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文化层面,关于翻译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开始盛行,“文化转向”概念被广泛接受。这一概念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翻译观,引入新的翻译视角,为翻译开辟了新的道路,进一步促进了翻译的发展。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牡丹亭》是中国著名古典戏曲的传世之作,它的情节、主题和语言都影响极大。《牡丹亭》和《红楼梦》、《西厢记》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经典爱情故事。《牡丹亭》全剧55出,引经据典、文字优美。但当人们对汤显祖才华钦佩的同时,如何将原文中的文化因素尽可能的在译文中保留,这对翻译者是个不小的考验。目前《牡丹亭》的英译本主要有三个,分别是Cyril Birch,张光前和汪榕培的英译本。本文通过对这三个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的对比,旨在探讨不同翻译策略影响下,译本的不同以及如何翻译才能最多的传达原文的信息,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汪榕培英译本《牡丹亭》文化因素的翻译
作者:朱陈军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戏曲剧作家汤显祖(1550-1616)的代表作,其语言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高超艺术成就的作品,在古代文学史及戏剧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有深远的影响。汪榕培教授的英译本评价甚高。目前对其英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唱词翻译、诗歌翻译、隐喻翻译等方面。<br> 本文试图从文化图式理论角度对其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进行研究。首先,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一,探讨文化及文化因素。对文化的定义、特征及分类进行探讨,进而根据奈达的文化分类,将文化因素分为五种,即生态文化因素、物质文化因素、宗教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文化因素,并对其可译性进行阐述。其二,分析三种文化图式即文化图式契合,文化图式缺省和文化图式冲突对翻译的影响。其中文化图式缺省、文化图式冲突两种情况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所在。其三,探讨译者处理三种文化图式情况可采采取的手段。译者可以通过创建新图式、激活并调整译语读者已有图式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更好地向目的语读者传递文化内涵。<br> 其次,文章以汪榕培教授英译本《牡丹亭》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因素的翻译进行研究,从文化图式契合、文化图式缺省和文化图式冲突三个方面入手,探索译者翻译五种文化因素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并分析译者是否成功向译语读者传递了文化内涵。<br> 经过梳理,本论文得出以下三方面的成果和启示:<br> 第一、本文对《牡丹亭》中五种文化因素进行了分类总结,以期为《牡丹亭》乃至中国古典戏曲文化因素语料库的建立有所启发,对后续研究者从其他视角研究《牡丹亭》文化因素翻译略有帮助。<br> 第二、通过对汪榕培教授译作《牡丹亭》的个案分析,可以发现,汪教授在文化因素翻译过程中运用了直译、意译、音译、直译加文内解释、增译等翻译策略。<br> 第三、从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分析汪教授在三种不同文化图式下成功传递中国戏曲文化所采用的手段:在文化图式契合情况下,汪榕培教授英译本多采用激活译语读者已有图式的手段;在文化图式缺省情况下,汪榕培教授英译本多采用创建新图式或激活译语读者已有图式的手段;在文化图式冲突情况下,汪榕培教授多采用激活、调节译语读者已有图式的手段。他的译文考虑了目的语读者,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成功传递了中国戏曲文化。<br> 通过对汪榕培教授英译本《牡丹亭》文化因素翻译的研究,本文作者希望文章能够在传播中国戏曲文化,加深目的语读者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了解和认同方面略尽绵力。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