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守正”与“变创”:关于明代戏曲理论流变中的冲突与融合——兼论汤沈之争的文学批评史意义
作者:连洁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正变"理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后来逐渐成为历代文学家创作以及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元末明初关于"正变"的见解在诗学范畴已经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理论体系,且逐渐发展到戏曲领域。由于政治文化与新思想的影响,明代诗文与戏曲围绕"正变"理论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论争,突出的表现为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间的"争论"。这场观点各异的"论争"反映出戏曲在发展过程中从实践到理论都遇到了一系列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正是"正变"观念影响下的创作与批评理念的冲突。本文在"正变"理论的基础上,对明代戏曲理论进行观照,并以汤沈之争为例,对文学批评史的深层次问题进行阐发,通过对"正变"观念的本质与内涵,发展与流变等问题的阐述,探讨以"汤沈之争"为代表的戏曲理论交锋在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意义。本文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通过对"正"与"变"渊源的考证探究,以及对"正变"的思想基础、理论渊源的探索。初步分析总结"正变"思想的内涵特征以及在诗文发展中的特征。第二章,分析"正变"问题在明代戏曲领域产生的原因——明代戏曲文人化现象,阐述明代文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分析明代的戏曲创作思想与诗文"正变"思想的关联性,分析明代诗文理论与戏曲理论移衍问题。第三章,具体探讨明代戏曲的"正变"问题,对明代主要戏曲作品以及戏曲理论从"正变"的思想角度分类分析,从而对明代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规律进行总结。对明代正变思想焦点问题——汤沈之争的内容进行分析。第四章,分析"汤沈之争"的"正变"问题对戏曲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分析明代戏曲理论中"守正"与"变创"的冲突融合对后世戏曲的影响,兼论"正变"问题在古代文论研究中的意义。通过分析整理与研究,以"守正"与"变创"的角度探讨"汤沈之争"以及整个明代戏曲理论流变问题,结合古代文学思想史与文学批评实践,总结戏曲发展"正与变"的基本特征,阐述"守正"与"变创"的理论关系,以及对戏曲发展的作用,借以深化对包括戏曲理论在内的古代文学思想的认识。
《四溟诗话》论意境和意境的创造
作者:蔡诗意 日期: 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四溟诗话》又名《诗家直说》,明代谢榛(1495~1575)所作。谢榛,字茂秦,临清(今属山东)人,当后七子结社之初,曾以布衣执牛耳,后为李攀龙等所排斥,削其名子七子之列。谢榛论诗主性情,宗盛唐,倡模拟复古,但也不乏确有创见的精辟之论。多年来,对《四溟诗话》(以下简称《诗话》),所引只注卷次(均据《历代诗话续编》下册),这样一部较为重要的诗论著作,却缺少足够的重视,鲜有专论加以研究;一些文学批评史著作,除了肯定其个别
论王世贞的文学批评
作者:郑利华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长期以来,“后七子”文学流派的集大成者王世贞,因为提出了文必秦汉和诗学“格调”说的文学主张,一直受到文学批评史研究者的冷遇,并被简单地冠之以复古模拟派代表的称号。然而,要是注意到王世贞文学批评理论内在的意义和当时特定的文学氛围,注意到他的文学主张在明代波浪起伏的文学批评长河中所产生的影响,对他的评价,就会得出
略论明代陆时雍的《诗镜》
作者:赵永纪 日期: 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利用编选总集表现、宣传自己或一派的文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现象。如在明代后期,后七子的领袖李攀龙就有《古今诗删》,竟陵派的首领钟惺、谭元春有《古·唐诗归》。二书一出,都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他们稍后的陆时雍,也有一部《古·唐诗镜》,虽然没有象二书那样引起轰动,但在文学批评理论上却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李梦阳古文评价
作者:南玉印 日期: 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是明中叶文坛上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力主“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影响颇大,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有《空同集》六十六卷传世。后人较重视他的诗,清人沈德潜编的《明诗别裁集》中选了他的诗四十七首,以对他的古文却不够重视,即使有人偶而提到,也多持贬抑态度。直至目前,尚未见较全面、较深入地研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