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临川四梦”文本之砌末研究
作者:黄薇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砌末作为我国传统戏曲剧本创作和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元杂剧中常常出现,在明传奇中更是被广泛使用。“临川四梦”作为明传奇中极具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它的成功亦离不开汤显祖对砌末的巧妙设计。结构的整合、重要情节的推动与鲜活人物的呈现都与砌末的运用有着极大关联。本文即是对“临川四梦”文本中的砌末使用展开的研究。论文运用文本分析与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砌末种类及文本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达到对砌末使用的整体认知。本文的主体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缘由,介绍研究对象名称的选定原因及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最后综述了关于砌末的前人研究。第一章的内容是介绍砌末的定义与词语来源,并对汤显祖戏剧作品中涉及的砌末进行分类归纳。因剧作多由唐代传奇小说或明代话本小说敷衍而成,通过对重要砌末的比较分析,探究汤显祖在砌末设计上的创造性运用。第二章的内容是对砌末在“临川四梦”剧作中承担的艺术功能的研究。主要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象征意蕴及民俗文化体现四个方面对砌末的文本意义进行细致分析。第三章的内容是进一步探讨“临川四梦”文本中砌末运用的时代意义。明传奇中砌末的使用已具有模式化特征,而汤显祖创作的“临川四梦”却并未落入窠臼。以“女性画像”这一重要砌末为中心进行深层挖掘,探讨汤显祖关于砌末的创造性使用对《画中人》《梦花酣》等戏剧作品的影响。最后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及存在不足,并将文中涉及砌末分类以表格形式附于文后。
傅一臣《苏门啸》杂剧研究
作者:闫婧媛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明末傅一臣的杂剧集《苏门啸》,包含12本剧作,全部取材于拟话本小说《拍案惊奇》。这些剧作以“骗局”为中心构架故事内容,以维护封建礼教为主要目的,强调剧本创作的“戏剧性”,在明末清初戏曲创作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但囿于其存本稀见,傅一臣与其仅存的《苏门啸》杂剧研究非常薄弱,成果仍停留在题材演变阶段。本论文在对《苏门啸》进行点校的基础上,就其剧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总结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说明《苏门啸》杂剧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点,诸如尚未出现一篇论文对其做全面的研究、涉及到该杂剧的研究时浅尝辄止等。同时,对论文写作中涉及的“改编”“互文性”“符号学”等理论知识进行界定。第一章分析《苏门啸》12剧中讲述的各种“骗局”故事,这些故事还原了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反映了教化劝诫、因果报应等多种思想内涵。本章还将《拍案惊奇》与《苏门啸》做了对比研究,为小说与戏曲关系的研究增添新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傅一臣的戏剧观念。第二章观照其他南杂剧作品,探讨《苏门啸》在外部体例形态上的新颖之处,诸如出目名称整齐、开场形式独特、南北曲牌宫调混用等等。旨在说明傅一臣为革新传统戏曲创作、规范戏曲形式做出了不懈努力。第三章分析《苏门啸》在内部叙事结构上与《拍案惊奇》的异同,具体表现在叙事情节、叙事视角、叙事时空三方面。傅一臣在改编过程中完成了小说与戏曲的完美转换,《苏门啸》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与小说有着艺术本体上的差别。第四章论述脚色制下傅一臣对人物形象的重塑,他灵活地为原作人物设置脚色行当,运用谐音法更改原作人物名字,追求人物形象的立体化,不遗余力地表现人物的真实情感。以上均说明剧作家在戏曲人物塑造方面做出了全方位的尝试。第五章就《苏门啸》杂剧的舞台表演以及舞台布景进行探讨。插科打诨表演的增加、宾白叙事的情景化、舞台布景的丰富等等,反映了晚明戏曲创作重视舞台效果的“戏剧化”倾向,说明《苏门啸》杂剧代表了当时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结语部分认为《苏门啸》杂剧反映了傅一臣独特的改编标准与审美倾向,应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文末附录一为《苏门啸》杂剧与拟话本小说《拍案惊奇》的对比,以表格的形式展现二者在结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不同。附录二为笔者点校后的《苏门啸》杂剧全文。
英语国家汤显祖戏剧的跨文本研究 互文性与元文性的视角
作者:张玲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戏曲家。汤显祖的戏剧"临川四梦"是明清传奇的代表,体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在国外,美国汉学家白芝(Cyril Birch)于1980年推出的《牡丹亭》英译本引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