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
略论后七子派后期诗歌运动
-
作者:李圣华
日期:
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万历初期 ,后七子派规模急剧膨胀 ,呈现短期中兴 ,发生界内新变。王世贞晚年学道逃禅 ,疏冷笔砚 ,推崇诗歌“性灵”。新安诗群、末五子构成派中两大新人群体 ,新安诗群之兴与徽州“商而士”世风和汪道昆的推毂关联尤为密切 ;末五子的屠隆、赵用贤追求“性灵”文学 ,其“自适己性”、“师心独运”诗观可称公安派诗论的同声前奏 ,李维桢、胡应麟虽擅长论诗 ,但保守色彩较重。后七子派随着王世贞、汪道昆的谢世走向衰落 ,复古中坚李维桢无法挽回诗歌复古运动的颓局
-
李维桢文学思想研究
-
作者:谢旻琪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李維楨(1547-1626)是晚明王世貞所選定的「末五子」之一。李維楨並不是個一流的理論家,他對於晚明文學研究的學者來說,也是相對比較陌生的人物。但是他的生存年代,以及他的文壇地位,都有其特殊性。關於晚明文壇的研究,有兩個可再思考的問題;第一,論述常常陷入一種過度簡單二分的框架當中──亦即「復古」與「反復古」的對局──,其立場多半是將復古派認定為落後、保守的一端,而反復古則是創新、進步,代表人物除了公安三袁之外,再推至李贄、徐渭、湯顯祖等;第二,文學史的論述,久而久之,累積出所謂「重要的」作家。如此雖無可厚非,但是學術上的「重點」一旦確立、強化,細部很容易就被掩蓋了。若對此重新思考,那麼,李維楨這種具有鮮明的折衷色彩、處於流派過度之間,在當時具有文名,卻在後世較少為人所注意的論者,似乎有再重新衡定的必要。他的論點儘管未必多強悍偉大,但是他參與了晚明文壇的轉變,他既指出晚明文人的時代議題,也代表復古派後期文學觀念的轉向。關於李維楨的文學思想,本論文分為三個部分來探討:第一部分是李維楨的文學歷史意識。復古派文人非常重視對傳統的省察,李維楨認為文學創作具有歷史責任,他延續復古派「格以代降」的說法而有所修正,提出「一代之才即有一代之詩」,並從文學發展的規律,說明明代在文學史上的極盛地位。第二個部分是李維楨的創作論,他提出的情感與性靈論述,以及才、學、識三個創作條件,調和了「師古」與「師心」兩個路向。第三個部分是李維楨的批評論,他論析復古派所要求的「兼長」理想,同時他也承認人有才性的侷限,「兼長」未必能達成,故他提出「適」的觀念,轉而欣賞「偏至」。他並分析各文體的藝術樣貌、時代風格,以便掌握創作之法。本論文所拈出的議題,都不是單純的拆解李維楨的寫作文本,而是期望以此作為考察晚明文壇的切入點之一,並提供晚明文學研究的參照與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