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论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
作者:李伟民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论朱生豪的诗词创作与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之关系
戏剧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
作者:吴璐燕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观,语篇作为语言交际事件,通过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过程实现,其人际意义就在于作者/说话者与读者/受话者之间的关系。由于语言交际的重要目的就是建立并维持适宜的人际关系,人际意义的传达也就成为语篇重建过程的重要维度。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同于传统研究中所规定的对元文本进行复制和再现,应是以原文为出发点在译者的协调下重新构建一个介于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的新的人际意义的过程。由于交际双方即作者和目标语读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翻译过程必然涉及人际意义的跨文化构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为戏剧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戏剧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特殊领域,由于戏剧语篇以对话为主,服务于舞台表演,具有很强的口语特征,并且以剧本读者和观众的反应与接受为最终衡量标准,其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就成为考察戏剧翻译的一个必要维度。本文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运用于戏剧翻译中,以莎剧《哈姆雷特》和朱生豪经典译本为案例,以人际意义的主要实现资源评价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即态度,介入和级差)为分析框架,对比分析剧本和译本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人际意义,考察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以...
从规范论看莎剧朱译本: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rms Theory
作者:刘颂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吉迪恩·图里以多元系统论为出发点,提出了翻译规范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理论视翻译为一种由规范所制约的行为,将目的语文化纳入翻译研究范围,考察其对翻译行为及产品的影响,突破了以往传统语言学派将源语文化和翻译产品作为研究中心的局限,为翻译研究构建了一个多维的框架。根据图里的划分,翻译规范可以分为三类:初级规范、元规范和操作规范。本文将在翻译规范理论的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描述和分析影响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各种因素,探求翻译规范对译者翻译过程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译本中的体现,以期对朱及其译作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通过对莎剧朱译本受翻译规范影响的多种体现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译者朱生豪,从开始翻译甚至是未动笔前直至翻译结束,整个过程都受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各种规范的影响。不同的规范在翻译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影响着译者的决策。未动笔之前,初级规范包括源语规范和目的语规范影响着朱生豪对于译文的整体选择。为保证译文“无暧昧不明之处”,在译文的逻辑选择上朱更倾向于目的语规范。元规范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等因素以及对莎剧的热爱、公正的评价等各种因素,从宏观层面上影响着朱对篇章类型的选择,催生着他将英文版的莎剧译介到中国,以“使此大诗人之作品,得以普及中国读者”。当朱生豪开始翻译,操作规范也就开始发生作用,影响着译文的文字表述、篇章结构、语言风格以及各类翻译技巧的运用。出于对译文可接受性和充分性的考虑,省略、添加等技巧,口语化的白话文风格以及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都为朱所采用,以使中国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领略莎剧之“神韵”。对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介绍和应用,突破了传统语言学派的藩篱,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不仅使我们能从一个相对较新而全面的角度来研究莎剧的朱译本,同时也更进一步地证明了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的合理性和解释力。
戏剧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莎剧《哈姆雷特》和朱生豪译本的个案研究
作者:吴璐燕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观,语篇作为语言交际事件,通过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过程实现,其人际意义就在于作者/说话者与读者/受话者之间的关系。由于语言交际的重要目的就是建立并维持适宜的人际关系,人际意义的传达也就成为语篇重建过程的重要维度。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不同于传统研究中所规定的对元文本进行复制和再现,应是以原文为出发点在译者的协调下重新构建一个介于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的新的人际意义的过程。由于交际双方即作者和目标语读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翻译过程必然涉及人际意义的跨文化构建。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为戏剧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戏剧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特殊领域,由于戏剧语篇以对话为主,服务于舞台表演,具有很强的口语特征,并且以剧本读者和观众的反应与接受为最终衡量标准,其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就成为考察戏剧翻译的一个必要维度。 本文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运用于戏剧翻译中,以莎剧《哈姆雷特》和朱生豪经典译本为案例,以人际意义的主要实现资源评价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即态度,介入和级差)为分析框架,对比分析剧本和译本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人际意义,考察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以及构建的合适程度,从而确立人际意义构建的合适度作为衡量戏剧翻译的重要参数。为了增强戏剧译本的可读性和可表演性,使其更容易地被目的语读者和观众接受,译者需要构建介于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合适的人际意义。在构建过程中,译者首先要传达作者的人际意图,其次考虑目标语读者的阅读取位,并且在协商两者人际意义的过程中实现译者的主体性。在评价系统框架下戏剧翻译的人际意义构建的研究为戏剧翻译批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维度和重要的可操作参数。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