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百花洲畔真名士
作者:张继平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真该感谢曾巩来济南当“父母官”。这位900多年前的江西南丰人从53岁到55岁曾主政济南两年。期间,他不但修建了造福后世、“永除水患”(曾巩祠碑记)的济南古城北水门等一系列水利工程,还修建了百花堤、百花台、百花桥等景观建筑,终于使得大明湖以南的这片不大的湖域,也有了一个自古至今都令人悠然神往的名字——百花洲。第一功臣属曾巩曾巩是百花洲第一大功臣。有了百花洲的济南愈发美丽,曾巩更是被它深深迷住。百花洲景区建成后,曾巩曾与客人和家人乘船游览于此,微醺之际兴之所至,挥笔写下
龙洞,多看一眼便不愿离开
作者:田照河,程鹏,王庆梅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济南最险的山,如果龙洞排第二,就没有山能排第一了。”龙洞在驴友界有济南“百慕大”之称。这让笔者好奇:龙洞该是一处怎样的险绝之地?好奇心被勾起,就想一探究竟。动身前,先查阅一番资料。700多年前,元代散曲巨匠张养浩曾携友前往龙洞探幽,并写下《龙洞山记》,首句便是“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可见其对龙洞胜景的推崇。读其文字,更让我的心跟着跌宕起伏:进得洞去,皆胆战心惊,心骇意乱;出得洞来,又心花怒放,手舞足蹈,举酒相庆。这龙洞有何魔力,能使一代文豪前后心理变化如此之大?就更加勾起我寻胜探奇的兴致。
《祭侄文稿》中的无头案(下)—“应麟”“侠如”“守和之印”“小清祕真藏印”考
作者:穆棣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无头案之"应麟,"印故宫本后绫方有"应麐(‘麟’之异体字)"朱文、略呈长方之印一(图1),其印主即文学家、目录学家、藏书家兼鉴赏家胡应麟。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一字明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兰溪人。幼能诗,举万历四年(1576)乡荐,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二千余卷。记诵淹博,著作等身。从王世贞、汪道昆等前辈游。尝携诗谒王世贞,世贞激赏之,置诸"末五子"之列。与李攀龙、沈思孝、汤显祖、屠隆、詹景凤、张复、杨明时、吴
李攀龙与三座白雪楼
作者:耿仝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大明朝,济南府长清县有一个小人物,名叫李祯,因生活所迫迁居历城县龙山镇(今章丘区龙山街道)。李祯去世后,他的儿子李端又迁居于济南府城西门外。李端喜欢赌博,依靠着赌博在商业繁荣的西关赚得了一份家业。李端去世后,他的儿子李宝将家产挥霍一空,年仅36岁就因酗酒无度而病死。李宝去世时,留有一个9岁的儿子,名叫李攀龙。这样一个数辈都是盲流,祖父是赌棍、父亲是酒鬼,家无余赀,依靠寡妇纺织度日的家庭,会把李攀龙培育成什么样呢?李攀龙并没走他祖辈的老路,而是念起了四书五经,如"鲤鱼"一般游向了"龙门"。李攀龙18岁入县
李攀龙
作者: 暂无 日期: 202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攀龙(1514—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王世贞、谢榛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诗歌以七律、七绝见长。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
归有光的《項脊轩志》
作者:黄蘭波 日期: 195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归有光(1506-1571,明武宗正德元年至穆宗隆庆五年)字熙南,号震川,崑山人。他是明朝一个杰出的散文家。那时有一派人以复古自命,提出"文必秦汉"的口号,偏激地主張写文章必須宗法秦汉。这一派人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李梦陽、何景明为首,后期以李攀龙、王世貞为首,結成派系,有前后七子的称号。他們有的官高位崇,附和者众,因此,他們的主張曾經風靡一时。但他們所謂宗法秦汉仅是形式上的摹拟,結果文字艰涩,不易誦讀,因而有人譏誚它是"鷹体",是"古人影子"。归有光坚决反对这种生硬摹拟
上页 1 2 3 ... 38 39 40 41 4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