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明“七子派”后学论宋元诗
作者:王逊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七子派的理论主张被归纳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这一概括不免偏狭,就诗而言,当是“古诗以汉魏为师,旁及六朝;近体诗以盛唐为诗,旁及初唐”,但对于宋元诗,他们则毫无例外的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者如李攀龙有“宋无诗”之说,但到了万历后期,在后七子的后学末五子处(实则自王世贞始),虽说他们对宋元诗仍有尖锐的批评,但态度却较为客观、通融,这样一种新变对于一时文学之风气与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一则宋元诗的文学史地位得以确立;其次,“师古”与“师心”的创作方法也得以融合;此外,也使前后七子诗论中固有的漏洞得到了弥补和完善。 一 概而言之,末五子对宋元诗的新态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是出于一种实用的考虑,如李维桢称: 声音之道与政通,审声知音,审音知乐,审乐知政,而治道备矣。宋诗有宋风焉,元诗有元风焉,采风陈诗,而政事、学术、好尚、习俗升降污隆具在目前,故行宋元诗者,亦孔子录十五国风之指也。(《宋元诗序》,《大泌山房集》卷九) 李维桢继承了“兴、观、群、怨”的儒家诗教传统,认为通过诗歌可以考察一时的政风民情,存一代之文献,从这一角度看,宋元诗亦可谓功莫大焉。
李攀龙的悲哀
作者:庄新红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攀龙(历城人,1514—1570)这个名字在明代文坛如日中天。打个比方,他恰如今日之莫言、王蒙、铁凝之类的人物。明代诗歌界,最有名的是“前七子”与“后七子”,而李是后者的领袖,影响明代文坛数十年。李攀龙一生写下了1400多首诗,但仍有一些逸诗少有人知,如那首《四里山》:“床头浊酒泛黄花,门外萧萧五柳斜。此日登高人尽醉,谁知秋色在陶家。”这首诗载于明人俞宪《盛明百家诗·李学宪集》。它应作于攀龙乡居时期的重阳节,时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