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李玉社会风情剧研究
作者:钟忆雪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李玉经历了明清易代,王朝更迭,他出身底层,身世凄凉,又受到晚明苏州剧坛的影响,社会阅历丰富,作品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李玉的社会风情剧表现了对晚明王朝黑暗的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表现了对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的鞭挞与痛心。其作品不仅具有教化意义,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分为三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介绍李玉社会风情剧的创作环境。本章通过梳理社会现实环境,个人成长环境,苏州剧坛环境等因素,对李玉社会风情剧创作的影响,揭示剧作家作品的社会意义和艺术特色。李玉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江南布衣之士,只能寄情于笔,痛斥世风日下的社会,讽刺黑暗的现实。将李玉的社会风情剧置于当时大环境背景之下,更能够直观地了解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章分析李玉社会风情剧的案头编创。李玉作为职业剧作家,其作品既适合案头阅读,又适合场上表演。本章通过分析李玉社会风情剧戏剧结构的架构、戏剧冲突的表现以及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李玉的创作规律,揭示其作品为何既能登上士大夫的厅堂氍毹,又能演于民间的庙堂戏馆。第三章研究李玉社会风情剧的舞台呈现。伶人为迎合观众的审美需要,为适应舞台演出,对李玉的社会风情剧做了大量的改编,本章以《缀白裘》为舞台范本,将其与原本一一对照。对比发现伶人的改编主要集中于增删曲牌和宾白,调整脚色,突破排场等方面。李玉的社会风情剧经过伶人一次次舞台改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戏的剧场性与可看性。
明清之际江南时事剧的发展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心态
作者:巫仁恕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文主要探讨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时事剧的发展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心态。明代中期以後江南经济的发达,造就了南方戏曲的蓬勃发展。至明清之际江南城市与农村经济虽已衰退,但因未遭流寇之乱,离北方又远,新闻传播之讯息迟缓,使士大夫与富室未觉世局已笈笈可危,而依旧乐衷於演戏。而百姓则面临空前之灾荒与时疫,只得透过演戏的方式以祈神攘灾,并藉此抒发心中的不安全感,祭把演剧的盛行遂成为普遍的现象,也使江南戏剧维持不坠。清军南下时江南纵使有战乱造成部份地区演剧短时间的中断,然不久即恢复旧观,故演剧之风仍持续,尤其是苏州曲派的形成,造就了崑曲的另一高峰。明代中期以後兴起以当代政治或人物为题材的时事剧,到了明清之际仍有许多新的创作,主题环绕着晚明流寇之乱及南明弘光朝政事,清初还流行讽刺科场案之时事剧。直至顺治朝晚期以後因为清政府的高压政策,终使得时事剧渐渐销声匿迹。最後以苏州曲派的代表剧作家李玉为例,透过对其两本剧作的内容分析,探讨明清之际的社会心态。从这两出剧本中反映了对忠臣与奸臣之辨、流寇的纷扰、地方官的贪污腐化、地方治安与变乱相继出现(如奴变与案堡)、政权交替时期百姓痛苦等诸面相的特殊态度与感受。
明申相府戏厅、戏班与李玉出身初探
作者:程宗骏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引言苏州不但出状元,而且也出宰相。诸如明代万历间长洲申时行、太仓王锡爵相继秉政,其时正当昆剧鼎盛,两府俱好声伎,所蓄家班历两朝四世,人才辈出,各具特色,堪称吴中昆剧世家。
从李玉茹看现代戏曲教育的成功实践
作者:李伟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2010年11月7日,由上海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传承.生命.创造——李玉茹与20世纪下半叶京剧的创作、演出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李玉茹8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16岁毕业组班"如意社",与诸多名家合作,名声鹊起。曾向京剧旦行各名家学习,塑造过众多动人形象,作为一位优秀京剧表演艺术家,她在京剧表演理论研究、京剧艺术教育、剧本文学创作等方面也颇有建树,被誉为京剧界少有的才女、奇才、全才。本次研讨会,与会者以新思考、多视角,回顾李玉茹丰富独特的艺术人生、艺术创造及艺术成就,并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发表研讨会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明申相府戏厅、戏班与李玉出身初探
作者:程宗骏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引言苏州不但出状元,而且也出宰相。诸如明代万历间长洲申时行、太仓王锡爵相继秉政,其时正当昆剧鼎盛,两府俱好声伎,所蓄家班历两朝四世,人才辈出,各具特色,堪称吴中昆剧世家。
清戏中的宗教剧
作者:马焯荣 日期: 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清代前期,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一百余年问,戏剧创作上承明传奇之余绪,一时名家辈出,名作纷呈。其中涉及儒、释、道三教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有李玉《清忠谱》、洪异《长生殿》、方成培《雷峰塔》等。此后的戏剧创作逐渐衰微,虽仍有新人新作问世,但于文坛已无足轻重了。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