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李贽的“人欲观”对汤显祖文学创作的影响——以《牡丹亭》为例
作者:马骁彧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晚明社会在经济全面发展的态势下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时代特点,李贽的思想鲜明地代表了晚明社会变革的要求,明确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人欲观"。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对杜丽娘"越轨"行为的描写,表达了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欲望、幸福生活的权利,这种思想进而演化为一种冲破礼教束缚、肯定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时代思潮。杜丽娘的"越轨"行为是对传统礼教的直接反叛,更是李贽"人欲观"的艺术再现。
阳明後学与禅师的交往及其涵义
作者:黄文树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陽明後學與禪宗的關係頗大,他們中間有多人與禪師相過從,交往密切。本文兼採歷史研究法及文本分析法,針對陽明後學與禪師的交往及其涵義,進行梳理與剖析。本文發現,陽明後學王畿、羅汝芳、李贄、周汝登、鄒元標、陶望齡等人,分別與玉芝法聚、雲棲祩宏、蘊空常忠、真文知休、笑巖德寶、水月儒全、無念深有、密雲圓悟、憨山德清、達觀真可、湛然圓澄、雪浪洪恩、郎目本智等禪師,都有一定的交流互動,在明代萬曆年間共譜儒士與方外熱絡結納的歷史圖景。其交往之涵義至少有三:一是促進佛教法義傳播,二是體現援佛入儒學風,三是厚積禪詩創作成果。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关于丘长孺的考辨
作者:刘宏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袁宗道说:“长孺非游闲公子,其胸中磊块甚,姑托游闲以耗磨之。”袁宏道说:“若长孺死,东南风雅尽矣!”其妻说:“吾夫风流命世,儒雅超群……留千百载文章,声价濡毫伸纸,与祝枝山文征明齐芳。”李贽也称赞他是“麟凤芝兰”。他勤于著述,却著而不署。他就是“廿公”、“笑笑生”——一位反道学的斗士邱长孺。
“心”与“声”的解读:从李贽等四位士人论乐看晚明音乐美学观念中的主体性特征
作者:王维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而政治制度却愈发腐朽僵化,城市中弥漫着奢靡享乐之风,人们纷纷慕奇好异,追浮逐虚。如此种种导致了整个晚明社会在经济结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混乱但又充满活力的年代里,作为知识精英的晚明士人们开始了对于传统思想、社会现实以及生命本身的深刻反思。他们的思想当中都有着一个共通特点,那就是视域的改变,即由过去对于“外王”的关注转向了“内圣”的修炼,由原来对于“理”的外部探寻转向了对于“心”的深度挖掘,归结起来就是由外到内,将人的主体意识视为生命存在的根本。这种对于人的主体性的关注,除了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影响之外,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受到当时的主流学说——阳明心学的影响以及儒释道三教合流倾向的启发。本文选取了李贽、袁宏道、汤显祖、黄道周这四位士人的乐论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其原因在于他们四人对于主体之“心”的不同解读囊括了王学之“心”所具有的全部内涵。同时,由于四位士人都有着参禅学老的经历,因此他们对“心”的阐释当中又融入了佛道的思想在里面,以上这些理论使得他们对于“心”“声”问题的论述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另外,他们还以一种审美的方式(“声”)化解了王学之“心”所存在的理论问题,这也让晚明的音乐美学理论承担了一份新的责任,即当士人的精神活动在哲学领域中得不到施展的话,也可以在音乐美学领域里得到某种落实。因此,本文认为这四位士人对于心声问题的解读,体现了晚明士人对于主体之“心”的深度追寻与全面思考,而对“心”。的不同层面的解读也引发了晚明士人对不同领域的音乐艺术的重新认识,由此使得明末音乐美学思想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理论格局。所以,本文认为选取这四位士人的乐论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意义,本文期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李贽的“心同吟同”;袁宏道的“真声”命题;汤显祖的“意趣神色”;黄道周的“声有哀乐”。他们都将“心”作为了理论的起点,但每个人对心的理解又不尽相同,李贽从“圣人之心”的视角去俯视人间;袁宏道是以俗人之心去平视大众;汤显祖是以士人之心去营造自我的空间。而黄道周在心声关系的解读中以一种理性分析的态度去纠正晚明士人流于空疏的学术风气。最后,我们对晚明音乐美学思想的整体态势加以总结:纵向是“心”的深层挖掘,横向是“声”的领域拓展,两者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吖心”的深化认识是“声”不断拓展的基础,而“声”的不断拓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人们对于“心”的深刻感悟。
"心"与"声"的解读
作者:王维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心"与"声"的解读
公安三袁对李贽的矛盾态度及其原因
作者:王承丹 日期: 2007.01.2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公安三袁对李贽的矛盾态度及其原因
上页 1 2 3 4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