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文论
作者:吴恺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明代中晚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意识形态领域也活跃起来,出现了具有启蒙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此相适应,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一股文学革新思潮——浪漫主义。在这股浪漫主义文学革新潮流中,汤显祖是耀眼的一位。他在诗文、小说、戏曲等各个方面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而贯穿其中的主旋律,是提倡“奇迫怪窘”、“愤积决裂”的浪漫主义精神。本文主要采用社会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对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文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在简述汤显祖浪漫主义文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对浪漫主义界定的基础上,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晚明启蒙哲学和浪漫思潮的兴起,为接下来具体分析汤显祖浪漫主义文论的内涵打下理论背景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汤显祖浪漫主义文论的具体内涵,包括“唯情论”的文本论、“有灵性者自为龙”的文学创作论、“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超现实的表现形式论。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总结,具体分析了汤显祖浪漫主义文论的意义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总之,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归纳和总结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文论,展示其文论所具有的近代色彩,对于丰富汤显祖的研究,重新认识晚明浪漫思潮的进步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临川四梦为例看汤显祖的“至情论”戏剧思想
作者:李法亮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江西临川才子汤显祖,写就的“临川四梦”,从出现在世人眼中至今,在世界文学和戏剧两大学术界向来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到了二十一世纪,研究汤氏文学戏剧,一直是学术界热衷的研析方向和话题。尤其到了近代,有很多推陈出新的见地,本文立足于世界文学戏剧界研究的背景,从临川四梦来看汤显祖的“至情论”戏剧思想的角度切入,计划对“临川四梦”文中表露出来的汤氏“至情论”戏剧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析,然后挖掘出其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以汤显祖的戏剧代表作为研究内容,着重对“临川四梦”中对“情”的戏剧演绎进行研究。论文将由下面几个部分展开:汤显祖戏剧创作背景分析;“至情论”在汤显祖戏剧作品中的体现和戏剧思想的形成;汤显祖的戏剧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旨在通过对汤显祖主要戏剧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脉络进行研究比较,剖析汤显祖成长和创作历程中戏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中体会剧作家具有强烈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新潮意识。
论汤显祖的“真情”世界观——以戏剧创作的考察为核心
作者:郭宏英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临川四梦”更是至今都散发着熠熠光彩。本文把汤显祖置身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结合其诗文特别是戏剧,来窥探他的内心世界,考察其“真情”世界观。汤显祖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那个时代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然而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伦理纲常受到猛烈攻击,理学渐趋没落,心学逐渐兴起。就在这样的夹缝中,他践行着自己的“真情”世界观。刚刚踏上宦途时,他对正统的儒家思想深信不疑,他想要通过践行儒家思想来做一个贤臣,实现自己的济世之梦。他多次拒绝权贵的拉拢,铁骨铮铮,无私无畏;他为官时满怀仁心,一心惠民。然而坎坷曲折仕宦之路却让他的政治理想逐步破灭,通过分析他的诗文集,我们清楚地看到,当曾经深信不疑的“济世救民”儒家思想没有经得住现实的考验时,他只好暂时寄情于山水田园,徘徊在仕隐流连的矛盾中。最终,他选择远离纷争的官场,然而远离官场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弃儒家情怀。他仍旧在不断地探索着、挣扎着,在心学的影响下,在与恩师罗汝芳、李贽、达观等人的交游中,他提出并践行了贵生思想。通过对“临川四梦”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的个体心理情感尊重,对应该如何自处的思考,对人生真情的颂扬,对迷失的情欲批判,对人生意义的探寻。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四梦”中的佛道因素,但是通过对“四梦”的分析可知,佛道只是一种方式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暂时的慰藉,并不是人生的最终出路。他批判和摈弃了儒家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转换视角,由儒家官方哲学转化为靠近尘世的市民情怀,高扬个体“真情”。虽然最终并未得出如何才能够求得现世的幸福的答案,然而他依旧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探索着,追寻着,这也是汤显祖至今能够耀眼而不刺目,厚重而又亲切的原因。
汤显祖与六朝文学
作者:陈晶晶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文以晚明文学对六朝文学的追溯为背景,探讨汤显祖与六朝文学的渊源,以及其创作与六朝文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从汤显祖的爱好、交游以及性情等方面着手,指出汤显祖为何与六朝文学相关。首先,了解汤显祖的性情爱好,对理解他与六朝文化的渊源有直接帮助,第一节主要论述其对《文选》的喜爱以及对“留都”的偏爱;其次,现实生活中的交游和实践则可以看出他建构了怎样的世界观,第二节以“寻师服食”说和“栖贤白莲社”为出发点,探讨汤显祖的交游实践与六朝风尚直接关联;再次,一个人性情也能够直接反映他对某种文学观念和文学精神的认同,第三节着重探讨汤显祖性情中的“名教”与“自然”,以及其与六朝“尚情”之风的渊源。 第二章和第三章从文本分析入手,以汤显祖作品的细读为基础,将六朝文学中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及文学特质进行分析,并在不同文体中进行比对。第二章第一节主要从汤显祖诗歌的玄理、体调、用典等三方面分析其诗歌对六朝文学的模仿。第二节重点辨析汤显祖赋作“一祖汉晋”的说法,并比较其赋作与六朝骈赋之间的相似之处。第三节以晚明“博雅”与六朝“博物”的为背景,探讨汤显祖八股文创作及评点与《文选》之间的关系。第四节主要以“文以自嬉”的创作志趣为基础,探讨汤显祖小品文与六朝文学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第一节侧重于汤显祖早期戏曲《紫箫记》的研究,主要从情节、语言、用典三方面分析六朝文学对《紫箫记》的影响。汤显祖“临川四梦”的风格及文学渊源较《紫箫记》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在情感内涵上仍然对魏晋精神存有认同感。第二节则主要分析汤显祖对“六朝者,唐之所自出” 的理解,同时梳理出“临川四梦”与六朝文学精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探讨汤显祖与六朝文学的渊源有助于理解汤显祖逐渐形成的创作特色以及精神积淀,有助于了解汤显祖中年转学唐、宋的因革关系。同时,探讨汤显祖与六朝文学的关系也有助于了解晚明的时代思潮和文学视野。
汤显祖与蒋士铨戏曲比较研究
作者:陈日峰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同为江西籍的汤显祖与蒋士铨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却有极为相似的生平遭际。不阿权贵、不肯媚俗、追求人格的独立是二人共同的人品气节。在戏曲创作上,无论戏剧结构安排、情节的铺陈还是曲词方面,蒋士铨都对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既有传承又有变新。汤氏写剧不受吴地昆腔束缚,不肯斤斤于九宫四声而是强调追求“意趣”,蒋氏以诗人写剧而“词曲并重”。对于江西一地的文化传统,二人也有着相似的“江右”情结。明清两代,但凡有影响、有成就的戏曲作家,无不以“情”为题,汤、蒋二人亦皆以“情”写剧。汤氏以“世总为情”的“情至”,而蒋氏则以“情统一切”的“正情”。然而,由于二人所处时代的差异以及二人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接受的程度不同,反映到二人剧作中的思想内容虽有相同之处,但是其差异也是明显的,尤以其“言情观”差异为最甚。本文将借鉴比较文学理论,以“传承与变新”为视角,从生平遭际与人格风范、地域文化、言情观及戏曲创作等四个方面入手,结合明清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戏曲发展的历史,对汤显祖和蒋士铨这两位江西籍戏曲大家作一深入、系统的比较分析。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意象比较研究
作者:朱熙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文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相关意象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在深入研读剧作文本的基础上,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众多意象做分类比较,探讨其文学价值,并给出客观、准确的定位。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探讨本课题的理论意义,确定研究对象,梳理其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观点、方法、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从“花园—森林”与“空庭荒野—荒原荒岛”两组意象着手,在比较中,探讨汤、莎剧作自然场景意象的特征及其艺术功能之异同。第二章以“发钗—指环”与“镜”两组意象为切入点,探讨汤、莎剧作生活意象的特征及其艺术功能之异同。第三章则以“鬼魂”与“梦”两组意象为立足点,比较分析汤、莎剧作精神意象的特征及其艺术功能之异同。结语部分探讨汤、莎戏剧意象的研究前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立足于汤显祖4部传奇与莎士比亚的37部剧作文本,将宏观概括和微观分析、整体观照和具体考察相结合,以文本分析、平行研究、比较研究、文化阐释为主,辅之以历史学、文艺学、民俗学等相关研究方法,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意象做整体观照。
上页 1 2 3 ... 18 19 20 ... 237 238 23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