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汤显祖序体文研究
作者:辛玮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临川四梦”奠定了他在戏曲领域的崇高地位,戏剧创作的巨大成功掩盖了他诗歌、散文的光芒。汤显祖诗文创作成就虽难以比肩戏曲,却也卓有所成,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却比较少。可喜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汤显祖诗歌、散文研究渐渐兴起。汤显祖散文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尺牍、赋、八股等文体,而对他的序体文研究则付之阙如,目前未见有相关专题论文出现。现存汤显祖序体文有85篇,数量仅次于尺牍。汤显祖序体文不同于一般的应酬之作,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并自成特色。故本论题在学术研究价值和意义上具有开拓性。 序体文是一种应用文体,拥有悠久的写作历史。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序体文从附属文体逐渐演进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内部衍生出书序、赠别序、寿序等三大主要的序文类型,并形成一定的写作规范。序体文发展至晚明时期,由于它具有的人际应酬功能,三大主要序文类型的写作仍在社会中长盛不衰。汤显祖序体文侧重于书序文的写作,赠序文及寿序文则鲜少为之。汤显祖序文创作类型的选择宣示了汤显祖异乎时人的为序态度。汤显祖序文中涉及到的序主几乎都来自江西、浙江与南直隶一带,而以江西籍序主为最多,这与汤显祖本身祖籍江西临川及他的仕宦经历有极大的关系。序主中的大多数都具有进士的身份且有为官的经历,这体现了汤显祖对进士-官员群体的身份认同。在这些序主之中,有一部分在日后被划归为东林党成员。 汤显祖的序体文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中阐发了忠孝观、文学观、历史观、时事政治观等等。汤显祖的忠孝观体现为不忘祖先遗泽、不忘家中至亲、光耀家族门楣以及对君忠诚四个方面,故而汤显祖在序体文中体现的忠孝观并未超出儒家传统忠孝理念。但有鉴于晚明社会所倡导的儒家道德(如忠孝观)难以落诸实践的现实,汤显祖在其序文中反复申述以求用世。汤显祖在其序文中提出了诸如“主情论”“文气论”“文学地域观”等文学理念,赞成广泛学习而反对“门户之争”,提倡文学要追求“材力”与“灵性”的结合,主张文章要追求意在言外的美感。这些文学观既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有针对性地发展了前人的成果。汤显祖在序体文中提出的历史观着眼于他对历史规律的总结,并对与屈原、季札、岳飞等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进行了翻案。这体现了汤显祖对现实政治的考量,常常以古论今以揭示本朝的政治得失,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汤显祖为好友赵邦清曾作7篇序体文,汤显祖在其中反复申述赵的忠而被谤、能而不用。汤显祖一再为赵写作序体文,一方面源自二者为投契的朋友,另一方面则带有用世之意,即以赵邦清为例为当代一批正直有为的官员不幸遭遇鸣不平,以此揭示晚明黑暗的政治生态。 汤显祖一生都致力于精进自己的文学创作。为此,他一直在向古代先贤的文章学习。汤显祖从早年学习六朝到中年学习北宋古文,其散文创作不免受到二者的影响,这在他的序体文中也可寻得端倪。由于科举制度在明代的广泛影响,在汤显祖序体文中,说理往往引经据典,亦常带有“时文”气。在汤显祖序体文中叙事占有较大比重。汤显祖叙事简而有法,善于对写作素材进行有效的剪裁。汤显祖序体文中的叙事,或充满感情力量,或赋有幽默机趣,或具有小说笔法,或兼其三者。这些都为并不以叙事为主要目的的序体文增加了较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汤显祖诗学理论研究
作者:崔鑫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明中后期文坛中地位显赫,也是主情文学大潮的代表人物。其诗文理论研究仍处于较冷的阶段,近来这一领域也呈现出逐步升温的趋势。研究者大多将其戏剧的“至情论”与诗歌“主情论”结合在一起阐述,这样就只关注到了他对于诗歌“缘情”系统的拓展,而其思想中不可磨灭的“诗教”传统便被忽视了。本文针对汤显祖的诗论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汤显祖诗学之内涵,梳理其思想逻辑,了解他在复古大潮与主情大潮交错的环境之下,为调和二者所采取的策略,确立他在明代诗学中的地位。第一章主要研究了汤显祖诗歌的“师法观”。汤显祖处在后七子复古思想统治文坛的时代,他坚持了自我清醒的意识,针对复古派宗盛唐的学诗主张,反思出自己的一套师法门径。第一节即论述其师汉魏六朝的独特理念。汤显祖并未满足于此,他后期一转自己的师法观,第二节即针对这种学诗的转变,研究他师香山、眉山以充实诗歌内容的门径,突破了唯六朝为宗的观念,体悟诗歌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在自我领悟当中找寻诗作的无法之法。汤显祖的师法路径中包含了其文质观念,所以在这章的第三节论证了他文质兼备的思想。第二章研究了汤显祖的“自然灵气”论。汤显祖的“气”论,从宇宙生命的哲学之“气”过度到了作家、作品的文学之“气”,并且阐发出“养气”的方法论。此章第一节从他“气”论中两种不同范畴进行论述,首先研究其宇宙生命之气和人体生命之气,并落脚于“气”是沟通天人的媒介,统摄天之气的关键。第二节研究了他的“文气论”。承接其哲学范畴“气”论的逻辑,汤显祖将“气”论引入作家与文学创作中来,认为培养自身之“气”能具有体察世界之“气”的能力,这就为创作时需要沟通内部心灵和外在世界提供了方法论。第三节重点研究了汤显祖的“养气论”,他的养气既继承了道家的“静养”,同时又融入了儒家之“动养”,包含创作条件的论述。第三章探讨了汤显祖诗歌的“缘情”论,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切入,第一节主要讲汤显祖“情”论中“真”的内涵,第二节论述其“情”“志”关系,第三节论述了汤显祖对于明代“主情”文学的充实。第一节关于“情”之“真”的论述,又从“真世出真人”和“真气造真诗”的角度,分析汤显祖对明后期礼教极端化的反思,以及对于摹拟之风的纠正。在第二节论述“情”“志”关系时,本文不仅仅注意到了汤显祖对于“情”的宣扬,他的诗论及诗歌创作,更加侧重家国天下、理想志气的表达,相较于个人私情,更加雅正,体现出“情兼雅怨”的审美趋向,这种情感的择取,便又回归到了“志”的范畴。最后一节,本文将他的“情”论,放置在明代的主情文学思潮之中,意欲突显其“情”论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意义。第四章集中探讨了汤显祖诗学思想中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封建末期文人在自己儒士身份和文人身份之间的冲突促成。此章针对性的指出了他的三对矛盾:追求不平则鸣的诗作,但创作却大多为应酬之作之间的矛盾;追求意趣神色的诗意审美,但创作手法趋向直叙和随意的趋向之间的矛盾;追求情至的浪漫主义思想,但又无法摆脱古典诗学止乎礼义传统之间的矛盾。本文接着探索了汤显祖在这种思想矛盾中寻求的出路,一则为文人身份追求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而进行了新文体的尝试,促成了汤显祖的“文变”思想。另一方面,作为儒家士大夫,他仍然维护着古典诗歌典雅的诗教传统,所以他的诗学思想保持“变而成方,不离大雅”的传统。
修辞心理视角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夸张修辞研究
作者:张敏 日期: 202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作为东西方戏剧文学的并世双星,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对夸张修辞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夸张注重主观情意的畅发,故而从修辞心理视角出发研究汤莎戏剧中夸张修辞的表达与接受的过程及其修辞效果,对于探索戏剧语言、人物和主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以汤莎戏剧《牡丹亭》《紫钗记》《哈姆莱特》《李尔王》为语料,拟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汤莎戏剧中有哪些夸张修辞,其语言形式和特点如何?(2)汤莎戏剧的夸张修辞表达者和接受者分别经历何种心理过程?(3)汤莎戏剧的夸张修辞有何表达和接受效果?研究发现:(1)汤莎戏剧的夸张修辞使用广泛,就结构而言,直接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间接夸张(比喻夸张、用典夸张、排比夸张、折绕夸张、超前夸张)均有分布。在语言特征上有同有异,词汇层面上汤莎皆用含有数词(千、万)的夸张,不过汤偏爱含“三”和“九”的数字,而莎则喜用“二”的倍数。此外,汤常用人名典故夸张;句子层面上皆用排比、疑问和感叹句形成夸张。(2)汤莎戏剧的修辞表达者在构建夸张修辞文本时皆经历了感知和体验客观事实、创造夸张意象和实现语言表征三个阶段;修辞接受者在解构夸张修辞文本时皆经历了本体意象和夸张意象再现、对比和融合三个阶段。(3)汤莎戏剧夸张修辞的表达效果主要有抒发强烈情感(悲伤、愤怒和爱慕之情)、刻画人物形象(男性和女性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至情和伦理)和创造审美价值(形象、意象和意境之美)。夸张修辞的接受效果可归为共鸣情感(悲伤、愤怒和爱慕之情)、复现人物形象(男性和女性形象)、领悟戏剧主题(至情和伦理)和获得审美体验(形象、意象和意境之美)。本研究从修辞心理学视角研究汤莎戏剧中的夸张修辞,期望把握汤莎戏剧的修辞语言、人物和主题,从而丰富我们对这两位同时代戏剧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
汤显祖岭南诗研究
作者:罗畅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具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在贬谪广东徐闻典史的路程中,看到很多带有岭南特质的人文和地理风物,进而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化作诗文和戏曲。岭南之行触动了汤显祖的思想,沿途的山川风光,都渐渐纾解了汤显祖被贬的苦闷抑郁的心境,使其内心平和自然,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有为心态。正因为当时人生际遇与心理需求的契合,使得岭南之行成为汤显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通过对汤显祖岭南时期的诗篇探究,可以发现汤显祖的岭南诗、岭南时期心态,对于他后期文学都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第一章从汤显祖岭南诗的创作内容角度入手,对其岭南诗集中笔力做系统的分类和阐述。归纳出这些诗作反映的内容:主要反映汤显祖在岭南,亲身经历的风土民情、记游见闻,以及交游友情。通过具体诗作,详细分析海南、澳门、广东三地的民俗风情、山水林野、异样风物,以及汤显祖在这些地域的交游情况。第二章从汤显祖岭南诗歌的创作心态角度入手,分析其初贬时期的苦闷心境、赴任途中游历的纾解心态、上任时期的有为心态。弄清汤显祖遭遇贬谪之后诗歌风格的变化以及心境的转变。汤显祖岭南心态主要分为:苦闷焦虑、平和自然、积极有为的三个方面,体现他心路历程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三章从岭南诗对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影响入手,分析这段游历对于汤显祖《牡丹亭》和《邯郸记》创作的影响。通过对题材内容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岭南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细节的把握上,从中都可以看出岭南心态对于汤显祖戏曲的影响。本文将从上这三个方面对汤显祖岭南诗,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详细地研究汤显祖岭南诗中包含的具有岭南特质的美景,所做诗文中内在的岭南心态,以及岭南心态对后期作品的影响,期望能于日后的研究有所补益。
汤显祖“情分善恶”在“临川四梦”中的体现
作者:孟令阳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汤显祖的文学思想以“情”著称,“临川四梦”是汤显祖最著名的戏曲作品,其中必然体现着汤显祖的情感观。汤显祖在《复甘义麓》一文中将“情”分为善恶两种,通过戏曲这种艺术形式将这两种情感呈现给观众。本文将具体分析汤显祖“情分善恶”的思想在“临川四梦”中的体现。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情分善恶”的情感观产生的思想基础以及具体内涵。思想基础主要从传统儒家学说中的孟子的“性善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论述,对明代思想的接受主要从明中后期盛行的阳明心学以及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的影响分析;此外主要分析善恶情的具体内涵以及与其戏曲观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情分善恶”在《牡丹亭》中的体现。《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戏曲作品,所以将其单独列为一章。主要从几个主要人物的情感进行分析,涉及杜丽娘、杜宝、陈最良等。杜丽娘是善良美好的象征,汤显祖给予了这个少女最大的关怀与赞美。杜丽娘的父亲与她的老师是很典型的在思想上受到了明代社会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对待个人情感个人欲望与杜丽娘不同,是善恶情感较为复杂的人物。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情分善恶”在《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三部作品中的体现。主要涉及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以及所反映的时代风气。《紫钗记》突出表现霍小玉和李益的真挚感情,作者尤为欣赏“有情痴”霍小玉和“无名豪”黄衫客,通过对他们的塑造,体现他所追求的善情理想。在《南柯记》与《邯郸记》中,汤显祖既看到了“情”善的一面,又看到“情”恶的一面。
汤显祖诗词研究
作者:赵芳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明代文学家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为官清正爱民,一生却仕途坎坷,因看透封建朝廷的腐朽黑暗,毅然辞官归家,潜心创作。现存诗歌近两千二百六十余首,有诗集:《红泉逸草》、《雍藻》、《问棘邮草》。他的诗歌题材宽泛,内容丰富,在他力主自然、“奇士说”以及情生诗歌等诗歌理论的指导下,或感于世事,或寓情于景,或赠别怀人,或抒家庭悲欢,形成了寓情于景、情景妙合,不逐藻饰、语言朴素的艺术特点,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很多层面,是晚明社会的缩影。而其作为评论家对《花间集》的评点,对词体进行了高度评价,对词艺提出自己的评价标准,也对词坛产生了重大意义。
上页 1 2 3 ... 17 18 19 ... 237 238 23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