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汤显祖“至情”文论观探析
作者:李琴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戏曲以"情"取胜,在戏曲创作中确立了他的"至情"文论观,将"至情"形象刻画的生动且具有代表性,推究汤显祖的"至情"文论观,是受到罗汝芳、李贽、达观和尚所影响的。
卓人月悲剧观及其影响研究
作者:赵翼凤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近代以来,关于是否有悲剧这个形式一直是中国戏剧史上研究的焦点,因为传统戏剧多以“大团圆”的方式为结尾,有的学者借以“团圆之趣”否定中国悲剧形式的存在。但是明末文学家、戏曲学家卓人月明确提出“脱窠臼”的悲剧理论,首次把悲剧意识与创作方法倾注于反对“大团圆”结局的处理方式上,对中国戏剧史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全面考究卓人月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以期能够得出比较全面的关于卓人月悲剧观的认识。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意义及选题价值,根据当前研究成果,发现关于本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地分析了研究的介入点,最后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卓人月悲剧观的内涵,主要由人生本质论、悲剧风世说和悲剧结局论构成。人生本质论主要是探讨生与死,悲与欢的关系;悲剧风世说倡导重视戏剧的教导作用;悲剧结局论是反对传统戏剧的“大团圆”的结尾处理方式,使人们更关注现实社会和政治情况。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卓人月悲剧观的形成原因。首先,从客观的角度切入剖析明代中后期文艺思想的兴起与社会动荡,对卓人月的入世理想产生了巨大波动。一方面李贽的“童心说”和汤显祖的“言情”理论对卓人月悲剧创作带来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的动荡和实学思潮的兴起,使卓人月加深了爱国济世的情怀,这是他悲剧创作的契机。其次,从主观的角度看来,家事忧愁与科举艰辛造成了卓人月忧愁的内心情绪。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卓人月悲剧观对后世的影响。首先,在悲剧风世说方面,以孟称舜的《娇红记》与洪昇的《长生殿》为例,分析“情”的主题延续在悲剧创作上的意义。其次,以金圣叹关于《西厢记》的评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为例,分析反对大团圆结局的处理方式在悲剧创作中的应用。最后,以传统文人的“忧患意识”为起点,主要从思考人生本质问题的哲学基础、反对“乐天精神”的悲剧叙事模式和“自然论”的悲剧审美原则三个方面分析出王国维的悲剧观是卓人月悲剧思想内容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王国维悲剧思想本土化特征的重要例证。通过以上论证,全面地分析了卓人月悲剧观及其影响研究,肯定了卓人月的悲剧思想对中国古典悲剧发展及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丰富和扩充了中国悲剧理论的研究,明确了中国传统戏剧有悲剧形式的存在,确立了卓人月悲剧思想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深远意义。
元杂剧中的隐逸剧研究
作者:吴丹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元杂剧的研究颇多,但对于元杂剧中的隐逸剧的研究却比较薄弱,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隐逸剧的概念界定不清以及可供研究的文本资料的残缺。本论文从《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录鬼簿》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入手,重新界定了元杂剧中隐逸剧的概念,对隐逸剧与神仙道化剧以及隐居乐道剧加以解释和区分,并对存目《陈抟高卧》、《严子陵垂钓七里滩》、《晋文公火烧介子推》、《苏子瞻风雪贬黄州》、《苏子瞻醉写赤壁赋》这几部代表作品进行了考定,从思想艺术与文化渊源方面加以研究。论文对元杂剧隐逸剧的思想方面联系文本进行了细致的概括,包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隐逸思想、安贫乐道,忧国忧民的隐逸思想、“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隐逸思想、世俗尚奇的隐逸思想。另外还对隐逸剧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归纳,突破了以往只从民族政策和帝王政策分析的局限,选择了宋元之际全真宗教的传播和发展进行分析。本文还对隐逸思想的渊源进行研究,将隐逸文学的思想历程分为春秋战国的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的超脱时期,唐宋时期中隐时期。最后文章对隐逸剧的文学影响及地位进行了论述,通过元代隐逸体裁的杂剧对元代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来确定元杂剧隐逸剧的重要地位,其中着重分析了对元杂剧整体和对于元曲元诗的影响的研究分析。总的来说,对于元杂剧隐逸剧的研究,细化了隐逸文学的进程和规律,拓宽了元杂剧在体裁上的分类研究,完善了元代文学式样之间的联系,对于隐逸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研究思路。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