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王世贞创作实践与文学思想的演进历程及分期问题新议
作者:周颖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关于王世贞文学生涯分期的问题,学界尚无定论。通过全面、深入、微观地考察王世贞创作实践与文学思想演进的整个过程,可形成对其文学生涯分期问题的正确认识。嘉靖二十七年冬与李攀龙定交之前,王世贞的创作实践是不自觉的,尚未形成独立的文学思想。与李攀龙定交后,王世贞开始树立明确的文学复古思想,追随李投身于复古运动。在此过程中,二人的思想分歧逐渐凸显,并在嘉靖三十八年得到公开承认。之后,王世贞在创作上渐趋丰富多元,文学思想也渐趋包容开放,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万历四年《弇州山人四部稿》的完成。从万历四年十月到万历十八年逝世,他的创作愈加灵活、臻于纯熟,文学思想也最终定型,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
唐宋词选的接受与明代词学演进
作者:甘松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明代词学是中国词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唐宋词选在明代的传播接受为切入口,将明代词选编纂、词学评点、词谱制作、词坛创作纳入明代词学研究的视野,探讨明人选择利用《花间集》、《草堂诗余》、《花庵词选》等选本在词选学、词学评点、词谱建设、创作实践等层面影响、推动明代词学演进的历程,为明代词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观照视角和方法。从《花间集》、《草堂诗余》等唐宋词选的传播接受考察明代词学,便于勾勒出明代词学相对完整、清晰的发展轨迹,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把握整个明代词学发展演变的状况,有助于深入认识明代词学演进的内部规律。本文由绪论、正文五章、结语、附录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辨析明词“中衰”的原因,指出唐宋词选与明代词学的密切关系;介绍本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与论文主题相关的关键词予以说明。第一章认为,在明代文学复古思潮、嗜俗趣味等诸多因素作用下,明人对唐宋词集文献的接受、利用具有明显的偏向性。《花间集》、《草堂诗余》、《花庵词选》等选本受到明人的重视和利用,流播广远,对明代词学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乐府雅词》、《阳春白雪》、《绝妙好词》等尚雅词选则处于“雪藏”状态。明代虽然抄藏了大量唐宋词别集,然而不少南宋名家词人如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却未能在明代词坛产生实际影响。明人对唐宋词集文献资源的偏向性选择,造就了明代词学的自身特点,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明人的词学视野。第二章认为,明代前中期的词选家多以《花间集》、《草堂诗余》为范本和主要选源,在此基础上重编或改编出《唐词纪》、《花间集补》、《类编草堂诗余》等词选,明代后期则更多地摆脱《花间》、《草堂》的局限和束缚,编选出《花草粹编》、《草堂诗余四集》、《古今词统》等比较富有个性特色乃至具有集成性意义的大型词学选本。总体来看,明代词选的选源与选域呈现扩大趋势,明人的词学视野渐趋合理,审美趣味不断调整变化,体现了明人词学观念的嬗变。明代词选大多附有评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词选的文学批评功能。第三章认为,宋代词的评点处于发轫阶段,但对明代的词学评点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杨慎评点《草堂诗余》、汤显祖评点《花间集》、沈际飞评点《草堂诗余四集》、卓人月与徐士俊评点《古今词统》代表了明代中后期词学评点的特点和成就。明代还出现了女性词选与评点,值得注意。综合考察中国古代词集笺注、评点的发展演变可以发现,笺注与评点共同构成词学诠释学的重要内容,对词集的传播接受、词派形成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第四章认为,唐宋词选为明代词谱的创制与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与参照。周瑛所编制的第一本词谱《词学筌蹄》就直接脱胎于《草堂诗余》;张綖所编《诗余图谱》除少数词调不见于《草堂诗余》外,其他词调的例词大多数选自《草堂诗余》,而张綖又新增了数十首《草堂诗余》未录之词;徐师曾的《词体明辨》则从《花间集》、《尊前集》等词选中采录了数十种词调,增加了不少唐五代人的词作,这既是建设词谱的需要,也反映出明人对以《花间集》、《尊前集》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的重视。第五章认为,《花间集》、《草堂诗余》等词选在明代风行,对明代词坛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陈铎、张綖、杨慎、陈子龙等明代词人的创作与《花间集》、《草堂诗余》有密切关系,但明人学习《花间》、《草堂》的策略又有所不同,总体来看,明人学习《花间集》、《草堂诗余》的策略在不断调整和提升,历经了由唱和模仿到能入能出,逐步形成自我创作特色的过程。结语总结本文主要观点:《花间集》、《草堂诗余》等唐宋词选在明代的强势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明代词学发展的重要推助力;明代词学发展与《花间集》、《草堂诗余》等唐宋词选的传播接受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明代词学在千年词学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明嘉靖至崇祯朝词学观念之演进及指向研究
作者:唐玉雄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明嘉靖至崇祯朝指的是明代嘉靖皇帝即位至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一段历史时期,共历时一百二十二年。这里以明嘉靖至崇祯朝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此历史时期在明词发展史上特殊的地位。此时期词人词作增多,词坛活动频繁,词学理论著作繁多,具有明朝特色的词风也在此时期定型。从文学与词学的角度来看,诗、词、曲、文创作开始冲击台阁体笼罩的局面,词坛也涌现出数位有影响力的词家及创作了许多词作的词人,且他们的词作孕育并呈现着明词的各种特色,特别是万历之后的天启、崇祯两朝,词的创作背景及词人创作心态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词坛呈现出新的风貌、词学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前的走向,可谓“清词中兴”前的蜕变。李康化先生认为明词中兴始于嘉靖,张仲谋先生则把此期视为明词的兴盛期,所以说在明末清初词坛上这确实是一段特殊而有待挖掘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词坛充斥的主要是“小道末枝”、“言情艳俗”等词学观念,如文坛大家王世贞视词为“言情之作”并表现明显的“扬婉抑豪”倾向,以曲家名世的汤显祖在言词过程中也表现出“近情”趋向,明末大家陈子龙在创作前期亦持“近婉约”的态度。与此同时,推尊词体、崇尚真性情的词学思想也在词坛凸现传播,他们对词坛弥漫的旖旎艳冶风格表示不满,正如孟称舜等人对以婉约为本色论的抨击批判一样,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对传统词学的反思和批判。而反思批判的结果就是在明末清初词坛出现了诸如词之正变的论争、尚南崇北之争、词体特性辨析之争等等,可以看出词学观念在明末清初词坛不断演进和变化,这为词学中兴于清做了必要铺垫。明嘉靖至崇祯朝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词家是王世贞、俞彦、汤显祖、陈子龙,这些词人在词学上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有些词学观念相通、相近甚至带有明显的承袭迹象。如在对待婉约词和豪放词的态度上,王世贞和陈子龙就表现出相同的倾向,他们不约而同认为词以婉约为正,但是在对待词应“近俗”或“尚雅”的问题上,他们就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不但在论述过程中表现出近俗的观点,而且在创作实践中也有俗化之作面世;后者,特别是在经历了易代之变以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崇雅尚雅的态势,在词学审美上也显示出了不同于前期的态度。总体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词学观念有着明显的承传和沿袭,但也伴随着论争与新变,表现出了词坛的活跃和不平静。本文将分为五部分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词学观念的演变及其指向进行探讨:绪论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并介绍了明嘉靖至崇祯朝词学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一章介绍了嘉靖至崇祯朝的词坛概况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第二章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词坛上影响较大、比较流行的词学观念。第三章为个案研究,介绍了嘉靖朝以来的影响力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词人(王世贞、俞彦、汤显祖和陈子龙)以及他们的词学主张。第四章介绍了嘉靖至崇祯朝词学观念对明末清初词坛的指向和影响,考察了词学观念对清初词坛、词派和词风的影响,以期找出“清词中兴”的原因和动力。全文以详尽的材料为依据,点线面相结合,既有对词学观念的总体把握,也有对个案的具体分析研究,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嘉靖至崇祯朝词学观念的演变研究进行补益。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