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郑廷玉杂剧研究
作者:张波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论文在回顾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郑廷玉生平考证、剧作版本、思想倾向、艺术价值及其作家在杂剧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元代古典喜剧创作早又有突出成就的著名杂剧作家郑廷玉,在古典文献资料中,对他及其本人作品的研究和记载不多。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对郑廷玉的研究才真正的展开,一些著名学者如严敦易、庄一拂和傅惜华等都对其的作品进行过认真的研究。虽然他们在研究郑廷玉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郑廷玉一些作品中所提到的“宿命论”进行严厉的嘲讽和抨击。这也是很长时间以来郑廷玉的作品在学术界不被看好的根本原因。不过,伴随着中西方美学、艺术学的研究和文化的不断融合与渗透,我们在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范围也逐渐的扩展开来,对郑廷玉本人及其剧作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的深入研究,对我国元代时期杂剧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对当代的戏剧影视编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细致的研究,我们知道:郑廷玉的杂剧元刊本在艺术价值方面充分体现了曲辞的“敦朴自然”之感,在思想内容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成就,其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含有大量的日常用语,而且只要是作品需要,随时就可以在作品中找到非常适合的位置来解释含义。并且宾白更加对作者天马行空的的想象力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在其全部的作品中,主要表现的就是对社会的丑恶百态的讽刺和批判,很少出现对某个戏剧人物进行赞扬或者褒奖。而且,他在作品中所传达出的讽刺和警示给人的心灵也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元代前期对杂剧的创作都是以剧作家为创作的主体,并且以戏曲作为表演艺术的还原为创作的类型。在这时期的郑廷玉剧作却能更为大胆的对人性灵魂的深处进行剖析,对广大人民最想说的话在剧作中进行表达,这样做就更为符合当时观众的“审美需求”。所以在当时郑廷玉的剧作获得了广阔的市场演出机会。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元代的末期。不过在明朝的初期开始,由于当时时代背景的变化和文人心态的转变,郑廷玉的剧作影响逐渐变得没落。近代以来,王国维、王季思、张大新等许多的学者又对郑廷玉剧作在艺术上的价值进行了肯定和关注。在本世纪初期开始,《看钱奴》这部郑廷玉的经典作品在著名作家苏卫东先生的不断努力之下终于又被搬上了昆曲的舞台,这对于元代杂剧文化经典的延续与传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