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成因及特点分析
作者:郝福和 日期: 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继《紫钗记》之后的第二部传奇,也是他的代表作。作品以其清新锐利的思想和绚丽多彩的文辞,独立于有明剧坛。但此作因汤显祖创作时任才使情,过于以音律迁就文辞,所以舛律现象一直为曲界所共知。也有人欲从其本腔角度否定失律说。本文则从本腔的角度肯定了《牡丹亭》失律现象的存在。也正是基于这种失律现象给作品的传唱造成困难的情况,清代曲师叶堂谱订了《纳书楹牡丹亭全谱》,本文从格律和音乐两方面分析了它的特点。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一,《纳书楹牡丹亭全谱》的成因——《牡丹亭》用腔失律。《牡丹亭》的本腔是昆腔,但又不全合昆腔之律。文章先论证了前一点,又陈述了失律的具体表现,并指明正是这些成了叶堂订谱的前提和原因。二,《纳书楹牡丹亭全谱》分析。主要从格律和音乐两方面分析曲牌,并和《九宫大成》、《吟香堂曲谱》等对照,最后得出《全谱》考订较成功,更符合演唱实际的结论。
來逛戲曲大觀園!東方人的東方主義-以陳士爭版《牡丹亭》爲討論對象
作者:黃兆欣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薩伊德(Edward W. Said )的《東方主義》(Orientalism)批判了西方人對東方的片面歧見與刻板印象,然而相對薩伊德提出的質疑,東方人則是在西方的偏見認知中,建構自我東方化的形象。岩淵功-(Iwabuchi)則是進一步提出,對於東方的論述,並非是只是西方單向的偏見植入,實則是兩者共犯結構下的產物。本文在「自我東方論述」(self-Orientalism)的理論架構下,以1999年陳士爭於紐約林肯中心導演製作的全本《牡丹亭》(The peony pavilion )作爲討論對象,試圖從湯顯祖原作出發,在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範式中,釐析導演手法在東西方文化擺蕩所產生的歧異感。 陳版《牡丹亭》在舞臺呈現中,沿用了西方對中國戲曲的刻板印象,強行置入疏離(Alienation)的表演元素,並雜燴中國民間技藝及民俗風情,以建構看似傳統的自我東方形象。在呈現文學藝術經典及戲曲表演風貌的表象下,《牡丹亭》成爲導演展現東方的載體,在向西方輸出的模式中,回溯東方主義的偏見認知,進而獲取西方世界主導下的認同。
从“举业八大家”之一到戏曲史上的“绝代奇才”:以《牡丹亭》为例浅析八股文对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影响
作者:姚越超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同时,他也深谙八股文创作,是"举业八大家"之一。由于八股文是对文人思维方式的一种全方位训练,汤显祖在戏曲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八股文的影响。以汤显祖最为著名的戏曲作品——《牡丹亭》为例,试图剖析八股文"结构"技法中的"破题、承题"及"代圣立言"对汤显祖戏曲创作中行文方式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影响。
论八股文对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影响
作者:姚越超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同时,他也深谙八股文创作,是“举业八大家”之一。由于八股文是对文人思维方式的一种全方位训练,汤显祖在戏曲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八股文的影响。以汤显祖最为著名的戏曲作品——《牡丹亭》为例,剖析八股文“结构”技法中的“破题、承题”及“代圣立言”对汤显祖戏曲创作中行文方式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影响。
重论汤显祖《牡丹亭》之音律及“汤沈之争”的曲学背景
作者:陈伟娜,刘水云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随意的破坏成例。“汤沈之争”暴露了明清戏曲家对戏曲音律认识的不足。
汤显祖的"孝""慈"理念--读《牡丹亭·遇母》
作者:崔洛民 日期: 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杜丽娘在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意志的同时 ,对父母怀有自然、深挚的感情 ;父母对女儿也有强烈的慈爱。汤显祖通过杜丽娘强调了个性自由与孝顺的统一 ,这就是作品追求的“曲意”
上页 1 2 3 ... 7 8 9 ... 41 42 4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