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汤显祖泪著《牡丹亭》
作者:鲁可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写《牡丹亭》入了迷,饭不吃,觉不睡。有一次,汤夫人问他饿不饿?他说:"我整天都同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打交道,哪里还觉得饿!"一天中午给他送饭,书房里竟空无一人,急忙派人四处寻找,也
汤学园地里的壮劳力邹自振:兼评其主编《汤显祖戏曲全集》评注本
作者:周育德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国有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外国有研究莎士比亚的"莎学"。汤显祖是明代晚期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研究汤显祖的学术成果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观点日新月异,完全有资格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所以,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热心于汤显祖研究的人士倡议建立一门"汤学"。从上个世纪50年代算起,经过几代人的开垦和耕耘,"汤学"其实已渐成规模,景况有声有色。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以及海外的高等学校里,涌现了一批研究汤显祖的成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作者:李国文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 莎士比亚死在这一年的4月23日(儒略历),活了52岁,汤显祖死在这年的6月16日(农历),活了66岁。 公元1616年为明朝的万历四十四年,那时候的中国人,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虽然大环境不怎么样。《明史》称,明亡于神宗。朱氏王朝从此一直走下坡路,到崇祯吊死煤山而灭亡。但普通百姓只管小日子,不管大环境,有一口饭吃,有一张床睡,不兵荒马乱,不妻离子散,就谢天谢地了。因此,17世纪的中国,从上到下自我闭关,自我禁足,自然也就处于一种自我陶醉的状态下。第一,不可能知道世界之大,第二,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当然不知道有个英伦三岛,有个莎士比亚。 汤显祖若是了解他的这位外国同道,如何为英镑奋斗而其乐融融,也许会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不活得那么累,也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穷了。 莎士比亚所以比汤显祖幸运,因为他不是书香门第出身,不存在光宗耀祖的想法,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这个手套匠的儿子,离开家乡斯特拉特福,来到伦敦谋生的时候,心态比较从容,要求也不太高。第一,没有功名的负担,第二,没有当官的念头,第三,更没有汤显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第四,尤其没有汤显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时代的演剧环境
作者:刘昊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当代已成了沟通文字与舞台、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近几年中我们既看到英国TNT等剧团来华演出莎剧,也看到上海京剧院把京剧版《王子复仇记》带到英国爱丁堡国际戏剧节,昆剧《牡丹亭》在美、英、希腊等国巡演。莎士比亚(1564-1616)生活的时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隔空“牵手”
作者:罗屿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遂昌,中国浙江西南部小山城,汤显祖写就传世名著《牡丹亭》的千年古邑;斯特拉夫德,英国南部小城,诞生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流芳古镇。两地远隔万里,却因彼此的文化自觉,让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有了一次迟到400年的"牵手"4月的一天,英国小城斯特拉夫德有些不同于往日。这座诞生了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古镇,忽然萦绕起婉转缠绵的昆曲唱腔。剧院里,舞台上的杜丽娘幽幽婉婉站定,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故事就此开演。
汤显祖梦花草催生《牡丹亭》
作者:白素菊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经典《牡丹亭》,述说的是距今近400年前的封建时代一段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颗明珠,久演不衰。但你可曾知道,这部巨著的诞生,还有一段与中医药有渊源的故事呢……据说我国明代著名戏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因日夜勤奋于写作剧本,用脑过度,经常头痛。他请了当地一位名医叶半仙诊治。叶半仙诊断后,笑日:"汤大人不必服药,只要常到敝舍的百草园来走走,不过半年,自会痊愈。
上页 1 2 3 ... 54 55 56 ... 57 58 5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