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审听哀问的姿态:明代文士唐汝询
作者:杨彦妮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万历四十五年(1617),厌倦了北京的复杂政局的钟惺(1574-1624)请假常住南京,一边读书会友,一边筹备出版在明末诗坛影响极大的诗歌选本《诗归》。其间,有位名叫唐汝询(字仲言)的盲诗人前来与他相会。他当场诵读了钟惺的七律《秋夜集俞伯彭园池》中的一联霜后芙
美丽诗词
作者: 暂无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朝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知他几个黄昏?(选自【宋】赵令畴《清平乐》)【学有所得】本篇为旧地重游怀人之词。词描写清明时节重游隋堤想起去年和友人同游而今物是人非不胜伤感惆怅。写景细致工丽
兄弟阋墙转相亲:明代宗臣和吴国伦的文学论争
作者:顾国华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宗臣(1525—1560)和吴国伦(1524—1593)同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是明代文学社团“后七子”的重要成员。郭绍虞《明代的文人集团》认为明代的文人社团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互“标榜之风,固然古已有之,然而于明为烈”。“后七子”也不例外,他们作“五子诗”,虽然是纪一时之谊,但客观上起到了相互标榜的作用,“至如王世贞于其集中标举生平交游,有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递推递衍,以及于四十子,而复于王锡爵与其弟世懋称为二友,则更见其标榜之私”(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当然,“后七子”同样具有明代文人社团的另一特点,即为了观点或才名而相互角力,甚至相互攻击。“后七子”中除了著名的李攀龙和谢榛的争论之外,宗臣和吴国伦也发生过比较激烈的论争。 一 宗臣,字子相,号方城,扬州兴化人。嘉靖庚戌进士,除刑部主事,改吏部考功,历稽勋员外郎,外补福建参议,迁福建提学副使,卒于官,年仅三十六。在郎署时,与谢榛、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等人交游唱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称“嘉靖七子”,亦称“后七子”。宗臣一生短暂,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内反权奸,外抗倭寇。
文人打架只伤皮肉
作者:小易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国的文化圈被认为历来有"文人相轻"的传统,而"文人相轻"到了放下斯文、大打出手的境地,也并非没有发生过。虽然从文言文的具体史料中较难看到事件全部细节,但依然可以觅得些许蛛丝马迹。或因异见、或因相互轻蔑而燃起的怒火,极可能化文斗为武斗。扇耳光"陈卧子在七录斋中,与艾千子肆论朱王异同,以手批千子颊。"——《社事始末》,杜登春崇祯元年,豫章文社的艾南英游历江南,和东南文学的领军人物陈子龙等江南士人相聚论道。但艾南英以教训人的口吻,指名道姓地骂起李梦阳、李攀龙和王世贞等陈子龙眼中的前辈们。
吴门派后期的纪游图
作者:薛永年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国山水画中的纪游图虽滥觞于宗炳①,但直到明代吴门画派才发展成一个引人注意的门类。不过,在吴门派前期,也就是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时代,纪游图大多是独幅画,即便以组画形式出现,也仍然是景点殊少的画卷②。沈周的《西山观雨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和文徵明的《天平纪游图轴》(《中国画家丛书·文徵明》刊)都属于这一类。在这类纪游图中,画家一方面描绘所游名胜的总体印象,另一方面亦题诗题记,以诗
钱谦益对明代“后七子”诗派态度发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和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之比较
作者:张爽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引论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牧斋老人、蒙叟、东涧老人等,人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文学家。生活于明末清初动乱之际的钱谦益,其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都是为世人所认可的。黄宗羲称其"主文章之坛坫者五十年",《清史稿》言:"谦益归命,以诗文雄于时,足负起衰之责。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晚称小长芦钓鱼师,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文学家。《列朝诗集》为钱氏所著,但现在通行的单行本《列朝诗集小传》(以下简称《小传》),却并非其手定,而是由其族孙钱陆灿从其所著《列朝诗集》中的小传辑出。钱陆灿在《汇刻列朝诗集小传序》中陈述了这一事实,此即所谓"于
上页 1 2 3 ... 16 17 18 ... 21 22 2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