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明代格调论唐诗学向神韵论演化的轨迹
作者:查清华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神韵一开始就孕育在格调论诗学本身,随着格调论面临困境的加深,也随着士人精神的走向内敛,而在理论上不断发育成长。明代格调论者在标举"格调"时,也都注意到范型诗歌所具有的风神韵味。但既从体格声调的审美中介入手,难免易忽略更高层次的神情韵味。这已引起"前七子"之何景明、王廷相",后七子"之谢榛等人强烈关注。此后经晚明格调论者屠隆、胡应麟、许学夷、谢肇淛、邓云霄等人的努力,至陆时雍已完成明代诗学由格调向神韵的转化,从而与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接轨。
重倡儒家诗学的格调与神韵:李梦阳诗学再解读
作者:汪泓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对李梦阳诗学的评价中出现了一种重格调或重情感的"二难"现象。实际上李梦阳诗学本身并不存在这样的矛盾。他论格调是在重倡生动有力、富于批判精神的儒家传统诗学的框架内展开的。对新兴市民文学的认同,正源自于李梦阳对传统儒家诗学的深刻理解,其思想的敏锐性亦来自于对儒家诗教中风雅颂三体之别的深刻体认。对《潜虬山人诗序》的再解读,可证明清诗学格调、神韵两派之分,颇为牵强。李梦阳诗学不能简单概括为格调论。
《诗薮》研究
作者:陈正林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一字明瑞,自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他是明代中后期颇有成就的一位诗论家,与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赵用贤并称“末五子”,属“后七子”阵营。其二十卷的诗学批评理论著作《诗薮》,对宋代严羽以来乃至前后七子所倡导的古典诗学审美理念及诗学方法论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堪称传统格调论诗学的集大成之作,在明代中后期诗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部诗学理论著作,其研究价值自无需赘言。近世对《诗薮》的研究不管从专著还是学位论文抑或是单篇学术论文都不在少数,对于《诗薮》的体系和核心诗学观都有较为全面而深入的阐发。从这方面说,当前对《诗薮》的挖掘可谓详细而深入。然而当前的研究者目光主要集中于《诗薮》的诗史观、诗体论、诗法论三个大的方向,对于《诗薮》中一些较为独立的理论或对具体人物批评的关注不够。本文的写作意在摆脱当前《诗薮》研究以其核心诗学观为主体的影响,立足文本,于细微处出发,从《诗薮》论时运与才性、《诗薮》论风神与神韵、《诗薮》对杨慎诗学的接受与批评三个问题入手,考察胡应麟诗歌理论在《诗薮》中的具体表现,也算为当前胡应麟诗学研究的一点补充。 本文绪论为当前《诗薮》研究的一个宏观概述,继而分析当前《诗薮》研究的成就及不足,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第一章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论述《诗薮》关于影响诗歌发展因素思想,以时运为外部因素,诗人的才性为内部因素,二者相互影响着诗歌发展的进程。第二章具体谈其诗法论中的“风神”与“神韵”两个审美范畴,在简述二者各自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二者之异同。第三章从胡应麟对杨慎诗学的接受和批评在《诗薮》中的具体表现入手,得出胡应麟作为“后七子”阵营之一对于反“七子派”的杨慎诗学主要以批评为主的结论。本文后附《诗薮·内编》六卷之笺注,亦可算为《诗薮》的整理及诗学研究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济南诗派研究
作者:张晓媛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文对明清诗坛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济南诗派”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空间范围上,选择“府”这一行政区域范围作为研究的根本承载体;以属于本地区籍贯的诗人为论析、评价对象;在本地区生活过、有文学创作活动的客籍作家也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时间跨度上,自明弘治时到清康熙朝止,将济南诗派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以三位领袖人物边贡、李攀龙、王士稹为核心,梳理出济南诗派由明代到清代,随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古澹一格调一神韵三阶段的流变线索。从而为更全面地认识明清诗坛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试以五个部分和两张附表对明、清济南诗派的概况进行研究。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济南诗派名称的由来,对其时间、空间重新进行定位的依据,以及目前国内学者对济南诗派和其核心诗人的研究概况。 第一章,介绍了济南诗派第一阶段的概况。着重阐释了这一阶段济南诗派领袖边贡调丽情真、古澹闲适的诗风,以及对本阶段其他济南诗派成员的影响。并介绍了这一时期较重要的济南诗派成员:边习、杨巍、刘天民。 第二章,介绍了济南诗派走向繁荣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以李攀龙为济南诗派领袖。他作为当时海内诗坛盟主,倡导雄浑高华的复古格调,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了大批诗人,如:许邦才、殷士儋、袭朂、华鳌、谷继宗等,他们围绕在李攀龙周围,成为这一时期济南诗派的中坚力量。 第三章,介绍了入清后,济南诗派进入鼎盛的第三阶段。领袖王士稹本人的突出成就及完备的诗歌理论,使“神韵”成为诗坛的主流风气。同时,他身居高位且门生故吏遍天下,毫无争议的成为诗坛的“一代正宗”。王氏家族的诗人与王门诗人,人数众多,创作颇丰。 结语部分,概括了济南诗派成员的共同特点,阐释了地域传统对济南诗派的影响,并梳理了明确的诗派流变线索。综上所述,济南诗派领导了时代的潮流,成为济南文学乃至齐鲁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昭示着明、清山东诗坛的辉煌。 附表部分,分别列出了明代、清代济南诗派成员表,便于对济南诗派人员构成有更直观的体认。
明代前后七子的审美意象论及神韵论
作者:陈书录 日期: 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作为拟古主义者的明代前后七子,也有自赎与蜕变。其变异性的文论之一,就是以借鉴中有创新的方式建构起多种范畴的意象论及神韵论。王廷相的古典型的意象论,强调反映客观事物的真面貌和心灵的真性情,具有“透莹”的清晰感和“圆融”的和谐美,可以视为清初王夫之意象体系的雏形。何景明、徐祯卿、王世贞和昊国伦等的浪漫型的意象论,具有“飘然虚无”、雄奇状阔之美。尤其是与这血缘相同的“神韵道上”论,已经成为清代王渔洋神韵论的先驱。谢棒的象征型的意象论,显示出“可解、不可解、不必解”的多义性与“妙在含糊”的朦胧感,有着某些暗合于近代的理论因素。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