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福建地区闽南打城戏研究——以《目连救母》为例
作者:徐启翔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打城戏,流行于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主的闽南方言区。它是我国少有的、专门因民间的超度仪式而产生的戏曲。它也是由汉族民间宗教仪式活动演化出来的一种宗教剧,俗称”法事戏”。打城戏的表演艺术主要在于武功、杂耍,这是从京剧武打中学来的,而音乐曲调则是在佛曲、道士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本地戏曲、音乐曲牌和伴奏乐器。在经过多次的改造发展后,衍变成为了一种成熟且能够在大舞台上进行演出的剧种。清光绪十七年间为了扩大法事活动,方便合资自己购置服装道具,组织起了半职业性质的戏班。之后因内部意见分歧,组织解散。直至80年代后期,打城戏终于在1990年初以民间职业剧团形式重新组建,使这朵福建剧苑中奇特的品种又绽开新颜。08年,打城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打城戏,慢慢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使得人们开始接受和认同这些地方剧种。打城戏生长于福建本土,艺术上受福建民间艺术的哺育,其表演艺术,提线木偶对它的影响尤其深远。打城戏早期的音乐、唱白和科步,带有浓厚的木偶戏表演风格。其表演动作主要在于跳跃跌打和武打杂技,有时也表演一些少林拳技。后期武戏受京剧的影响,较多使用京戏的武技表演;文戏则吸收了梨园戏和高甲戏的某些科步动作来扩展自己。其剧种的生、旦、净上下场都要念场诗。打城戏的音乐曲调,是在道教法事中的法乐、道情调乐曲、打击乐和佛曲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木偶戏音乐曲调混合而成的,是闽南民间文化的艺术珍宝。本文试从五个章节对闽南打城戏进行详实的分析。第一章节分别从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等方面阐述了为什么选择研究闽南打城戏,论述了本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并把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与拟解决的相关问题以及采取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做了说明。第二章节详细地叙述了闽南打城戏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现状。第三章节是针对其方言文化的分析。第四章节着重对闽南打城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阐述,其中包括其经典剧目,角儿行当和表演形式。第五章节对闽南打城戏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福建地区闽南打城戏的研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