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后期政治变局下心学、理学的消长
作者:姜海军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阳明学在明代后期得到了当时朝廷重臣徐阶、李春芳等人的推动,使得本在江南地区广泛传播的思潮开始在理学盛行的北京传播,这种传布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修正了已经固化的程朱理学,却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秩序构成一定的冲击。为此,稍后上台的内阁首辅高拱、张居正及以往做过中央官员的一些东林党人对心学展开打压,并极力宣扬程朱理学,最终心学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进而促进了学术的内在转向。
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的时代意义
作者:郭平安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分析了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的形成及意义,在政治方面,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在当时给予程朱理学以沉重打击,其本质是追求个性解放;在文学艺术方面,其文学复古思想包含了诸多创新内容,他不仅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还主张文学言情,认为民歌是真诗,写作要有情遇条件;李梦阳的文学思想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创新主义思想。
李梦阳与程朱理学
作者:刘坡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是明代哲学思潮变革的一环,他的出现客观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李梦阳与程朱理学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不满,在《空同子》中提出“日用即道”、“理欲同行而异情”、“以理制气,以定俟数”等观点,将哲学的本体引向百姓生活,肯定人性与人欲存在的合理性,顺应明中叶商品化大潮下士人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时势,对程朱理学进行挑战和冲击;另一方面传统的士大夫文化很少有离经叛道、标新立异之举,李梦阳也不想撼动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他只是发掘程朱理学中的合理成分,补充完善程朱后学的某些偏颇。
孙应鳌与王学弟子
作者:刘宗碧 日期: 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嘉靖、万历年间.王阳明心学盛极一时,王门弟子布满天下,他们四处游说,哓哓然以师说鼓动天下,吸引了众多信仰者,终于以一种新的理论形式取代了程朱理学的正宗地位,一度成为晚明时期统治者的正宗思想。阳明本人的声誉也与日俱增,通过一段周折,到穆宗隆庆元年,王阳明被追封为新建侯,谥文成,神宗万历十二年,钦准从祀文庙,反映了王学地位的提高和加强。对此,《明史·儒林传》有生动的记载:“姚江之学……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
“前后七子”新论
作者:汤书昆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一般人观念中,明代“前后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士祯为代表的“后七子”)的复古似乎是中国文学史上色彩黯淡的一页,评论家们每每提及,也多流露出鄙薄的神情,以为充其量是一陈腐的形式化运动而已,无甚可观处。然而,这种倾向性的评断与实际情况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下面,拟就自己的研究体会,谈谈对“前后七子”的看法。
笔墨形式的独立展现--董其昌绘画艺术赏析
作者:木石 日期: 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明代后期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为晚明时期书坛与画坛最有影响的领袖人物。 其时,由程朱理学而至陆王心学的盛行,促成了新的人文环境的形成,陆王心学常以佛典内容为自己的立说助力,客观上推进了禅宗一脉在文人士大夫群中的普及,李贽虽然没有像王阳明那样形成自己从理论到修为的学派体系,但他把禅宗不羁物欲而求大自在的精神泛化于他的日常起居、言行、诗文中,并影响了一大批人,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董其昌便是在这种风气和影响下,走上艺禅不二,进达通域的文学、艺术道路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