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关于李梦阳的“晚年悔悟”问题--前七子文学理论研究之一
作者:廖可斌 日期: 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是明代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他在晚年所作的《诗集自序》中提出了诗歌以情为本,“今真诗乃在民间”的说法。后来人们一般都认为复古派的文学主张不外是模拟古人、注重形式技巧等等,于是很自然地便把这些话理解为李梦阳的晚年自悔之词。然而这基本上是一个误会。由于这一问题牵涉到对整个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真实性质及历史意义们认识与评价,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
明代复古派诗论的言情观
作者:王明建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对明代复古派诗论,学界重点关注其复古观,往往忽略了比复古观更丰富、更系统、更深入的言情观,从而影响了对明代复古派诗论的整体把握。明复古派言情观详论"诗贵情思":在"情"与"理"、"叙事"与抒"情"、"议论"与抒"情"诸多关系中,在"情"、"景"、"意"、"思"、"才"、"气"、"调"、"声"、"韵"、"音"、"词"、"格"、"节奏"、"律吕"诸多元素中,都是以"情"为核心,并且"情"要"真"、"深"、"动人"。从"情"出发学习诗歌历史:在《诗经》中学《风》而弃《雅》《、颂》,是因为《风》有情而《雅》《、颂》无情;在唐宋诗中学唐诗而弃宋诗,是因为唐诗有情而宋诗无情;学习《风》诗、唐诗除因为"情"的因素外,还因为"真诗乃在民间"。因为明复古派言情观克服了历史上"情礼"观的保守、艳情观的庸俗、理学家"性情"、"情性"论的板滞、情功利观的狭隘,且反程朱理学赞阳明心学,所以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学界忽略明复古派言情观源自诸多原因,而这些原因大都是不成立的。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