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二十世纪上半叶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作者:任宗仪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自莎剧诞生以来,无论它被传播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中国同样也不例外。十九世纪后期莎剧被当时的传教士带到中国以来,它就逐渐开始被中国社会所接纳,尤其是自二十世纪初期之后,它在中国社会的给个阶层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它不仅仅是当时中国与外国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社会了解外国思想、文化、政治、社会民俗等各方面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莎剧的研究越来越多,关于它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传播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因为,通过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现状,例如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对外交流、文学创作、思潮变迁等方面;即可以把它当作是我们了解与研究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较为全面的回顾一下近三十年国内学术界对莎剧的研究现状,莎士比亚本人、莎剧作品、莎剧在中国传播等方面都有涉及到,研究成果非常多。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都为本文的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也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做了一些必要的说明。第二章的所有内容都是在阐述莎剧能够在当时的中国得到传播的基础,这个传播的基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莎剧与中国传统戏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莎剧创作根源是希腊悲剧和喜剧,而希腊悲剧和喜剧与中国传统戏剧都被世界公认为三大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二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以性,这些相似性自然也就遗传给了莎剧;本文通过莎剧与关汉卿、汤显祖的戏曲之间的平行比较来印证了这一点。第二个方面是莎剧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且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都是封建思想占据统治地位,都急需进行一场思想上的解放运动,以便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莎剧,自然也就被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选中,这也直接推动了莎剧当时在中国的传播。第三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莎剧当时在中国传播所面临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传播途径的问题,另一个是莎剧翻译版本的问题。自从莎剧传播到中国以来,国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接收和传播它;第一种通过是来华的外国传教士的介绍,这是最早的方式;第二种是中国留学生回国后自发传播莎剧的行为,是所有传播途径中最重要的一个;第三种是受到日本的影响,主要是受当时日本戏剧改革运动的影响,中日两国是邻国,相互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而且在此运动中还为中国培养了许多的莎剧传家。在莎剧被传入中国以后,国内学术界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翻译版本的问题,由于莎士比亚在创作莎剧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英国的一种素诗体,而这种体裁在我们汉语言文学中却无法找到与之完全相对应的体裁,而导致当时国内的学术界采用了两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一种是按照坚持莎剧原文的体裁去翻译;另外一种是采用当时比较流行的汉语散文或白话形式去翻译莎剧。第四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莎剧在当时中国传播时所带来的影响。它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给当时中国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无论是文学创作、思潮变迁、学校教育还是其它方面都因为受到了莎剧的影响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学创作方面,中国传统戏曲正是在吸收了以莎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的特点下而产生了变化,最终诞生了中国现代话剧。它对中国的学校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在丰富学校教育内容的同时,还改变了学校课程结构的设置,尤其是为中国专门戏剧院校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规范论看莎剧朱译本: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rms Theory
作者:刘颂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吉迪恩·图里以多元系统论为出发点,提出了翻译规范理论,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理论视翻译为一种由规范所制约的行为,将目的语文化纳入翻译研究范围,考察其对翻译行为及产品的影响,突破了以往传统语言学派将源语文化和翻译产品作为研究中心的局限,为翻译研究构建了一个多维的框架。根据图里的划分,翻译规范可以分为三类:初级规范、元规范和操作规范。本文将在翻译规范理论的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描述和分析影响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各种因素,探求翻译规范对译者翻译过程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译本中的体现,以期对朱及其译作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通过对莎剧朱译本受翻译规范影响的多种体现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译者朱生豪,从开始翻译甚至是未动笔前直至翻译结束,整个过程都受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各种规范的影响。不同的规范在翻译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影响着译者的决策。未动笔之前,初级规范包括源语规范和目的语规范影响着朱生豪对于译文的整体选择。为保证译文“无暧昧不明之处”,在译文的逻辑选择上朱更倾向于目的语规范。元规范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等因素以及对莎剧的热爱、公正的评价等各种因素,从宏观层面上影响着朱对篇章类型的选择,催生着他将英文版的莎剧译介到中国,以“使此大诗人之作品,得以普及中国读者”。当朱生豪开始翻译,操作规范也就开始发生作用,影响着译文的文字表述、篇章结构、语言风格以及各类翻译技巧的运用。出于对译文可接受性和充分性的考虑,省略、添加等技巧,口语化的白话文风格以及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都为朱所采用,以使中国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领略莎剧之“神韵”。对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介绍和应用,突破了传统语言学派的藩篱,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不仅使我们能从一个相对较新而全面的角度来研究莎剧的朱译本,同时也更进一步地证明了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的合理性和解释力。
// 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不同质
作者:吕效平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不同质
《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展在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隆重揭幕
作者:马天元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2016年9月11日下午1点,《莎士比亚·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展在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隆重揭幕,本次展览是为第九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特辑——2016年莎士比亚戏剧节开幕式活动之一。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总干事Tobias,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宫宝荣、郭宇,上海戏剧学院总会计师张佳春,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胡晓军等领导嘉宾参加了揭幕仪式,揭幕式由上海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论坛纪要
作者:郑培凯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二○一六年中华学社与香港政府康文署合作,在香港九龙油麻地剧院举行"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论坛",由本人策划主持,邀请专家学者探讨莎翁与汤公所涉及的文化议题。论坛做了全程录像,并由香港公开大学剪辑,在香港明珠电视的公开大学频道播出,作为教学项目。根据录像转录的文本有两万余字,现由本人改写为纪要,与论坛内容大致相同,但有所增删。
全本戏复原: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对话
作者:谢雍君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东西方戏剧史上,曾发生惊人相似的一幕,那就是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于1616年逝世,今年正是他们逝世400周年。为了纪念他们,中英两国举办了系列活动。其中今年2月底,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携着《亨利四世》(上下部)、《亨利五世》来华巡演,成为引人瞩目的事件。同时,国内多家剧团包括上海昆剧团在内,将在全国推出汤显祖剧目演出季。这次活动中,皇莎以全本复原莎剧的形式来致敬莎士比亚,上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