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有所“吐”才能有所“纳”——“才、胆、识、力”作为诗人的心理结构
作者:童庆炳 日期: 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诗言志"、"诗缘情"是中国古代诗学纲领。志,情,在古人的观念中并无根本区别。"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孔颖达)。情、志都属于诗人的主观世界。正是出于此,历代诗学都特别关怀诗人的心理结构。诗人的心理结构直接关系蓟诗歌创作的成败。袁宗道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叶燮说:"诗之基
新诗的意象艺术
作者:骆寒超 日期: 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意象在现代诗歌创作中,已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在我国古典诗论里,意象这个术语已早在使用。胡应麟在《诗薮》里早就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里还具体地指出:“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在他们看来,意象是意与象的有机组合,意是心意,象是物象,
元明散曲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作者:宋浩庆 日期: 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国文学发展到元明时代,主要由于封建制度趋于腐朽,资本主义萌芽滋生,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诗文,已经显示出它衰败的景象。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尽管明代李梦阳、何景明所谓七才子,“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反对明初“台阁体”上取得一些成效,但他们从篇章结构到句法词汇都要模拟的结果,却使诗歌创作丧尽生气。而就在这正统诗文陷于僵死的同时,一种新兴的诗体——散曲,却由于它内容的深厚、广泛,形式的新颍、活泼,表现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源流 轨度 纵横——徐祯卿《谈艺录》述评
作者:祝峰 日期: 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是弘治七子的中坚人物。其诗作以风格秀朗,丰骨超然见称,与李梦阳、何景明鼎足而三;但终因境界不宽,涉世稍浅、间露模拟之痕,在明诗坛上地位不算太高。然而,他那篇仅两千言的《谈艺录》却在当时和后世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它备加称誉,就连以扫荡前后七子著称的钱谦益,也一反他对李、何诗说的鄙薄态度,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称之为“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壁”,“斯良工独苦者与”(《列朝诗集》)。清初标举“神韵”、海内风从的诗坛领袖王士祯也表
浅析诗歌意象的运用手法
作者:晏小平 日期: 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浅析诗歌意象的运用手法晏小平意象一词,古已有之。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也说:“意象应日合,意象乖日离。”古人以为意象是意与象的有机结合,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
论侯方域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续)
作者:何法周 日期: 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四、侯方域诗论的流变观 侯方域的商丘雪苑社友贾开宗在其《四忆堂诗集序》中认为;“《尚书》以乐合诗,以教胃子,以和神人;孔氏断自商、周,定《三百篇》,疏宕者《风》、庄严者《雅》、奥质者《颂》,尽辞之变矣;非是则无辞也。……孔氏亡而诗亡。汉、魏、六朝,作者间出,然求其旨归于‘四诗’者,鲜矣!千馀载而唐始有杜甫;杜甫者,非唐三百年一人也,孔氏删诗后一人也。……杜甫亡而诗又亡。其后七百年,明有李梦阳、何景明登其堂,正始在焉。”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