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一件伪作何以改变历史——从《蓬莱仙奕图》看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的道教信仰
作者:谈晟广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初,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张三丰的"神仙"形象被皇家建构起来。明代中期的嘉靖初年,伪托"冷谦"画、"张三丰"跋的《蓬莱仙奕图》在江南横空出世,该画表现的是"蓬莱"与"仙奕"等道教意象明显的神仙题材,且冷、张二人均被附着了新的"仙化"传说。此伪本图、跋在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流传过程中,更进一步强化了张三丰的形象建构和"仙化"观念的传播,并催生了多个"仇英"的摹本。《蓬莱仙奕图》与多个摹本的存在又进一步影响了世间凡人可成仙的观念,最终在万历八年发生的由诸多著名文人(以王世贞、王锡爵为代表)参与的昙阳子"仙化"事件中达到高潮,并直接影响明代末年多部画史乃至《明史》的修撰。本文意在通过对一件作伪的画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其流传过程的考察,揭示隐藏在作品背后的道教史、观念史和文化史,最终探讨艺术史的价值,即图像作为非文献的证据,具备呈现文献所不能呈现之历史的特殊价值。
元代道教戏剧程式化结构解析
作者:廖敏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道教特有的神仙信仰在丰富和充实元杂剧内容的同时,使仙凡仙——戏中戏的程式化结构成为可能,构成了元代道教戏剧①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蕴和美学类型特征,促进了道教与戏剧之间的紧密结合与良性互动,在扩大道教影响力的同时推动了元杂剧进一步走向繁荣。本文旨在清晰勾勒元代道教戏剧的独特程式化结构,分析其艺术特色及成因,揭示道教信仰在其中的影响,展现元代道教戏剧的艺术价值与贡献。
元代道教戏剧程式化结构解析
作者:廖敏1,张明学2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道教特有的神仙信仰在丰富和充实元杂剧内容的同时,使仙凡仙--戏中戏程式化结构成为可能,构成了元代道教戏剧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蕴和艺术表现形式,促进了道教与戏剧之间紧密结合与良性互动,既形成盛极一时的元代道教戏剧又促进道教向民间进一步辐射和渗透.道教以其独特的神仙信仰系统丰富和充实了元杂剧主题内容,建立起仙凡仙和戏中戏的程式化戏剧结构.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