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元代戏剧若干问题考
作者:黎国韬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对元代戏剧中的旦本末本数量、男女主唱演员、楔子演唱特征等问题作出探讨,可以得出以下一些观点:其一,元杂剧的末本数量要远远多于旦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二,元人关于杂剧女伶的记载要远远多于男伶,这与末本多于旦本的情况形成了矛盾,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三,《元曲选》部分杂剧楔子表演时,正末、正旦以外的脚色也可参与演唱,这是金元院本"非一人主唱"体制在元杂剧中的残留,并不一定是明人后加或者后改的。
二百余年来蒋士铨研究综述
作者:徐国华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二百余年来蒋士铨研究综述
元院本与元杂剧
作者:罗斯宁 日期: 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之院本与杂剧是两种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戏剧样式.前者为戏班艺人创作,后者主要为文人作家所创作,两者常同台演出,前者对后者起辅助作用.两者的审美趣味各有不同又互相交融,民间艺人和文人剧作家的切磋合作,共同促进了元代戏剧的繁荣兴盛.
元大都的戏剧文化
作者:季国平 日期: 199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大都(今北京)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悉为人知的,然而有关大都戏剧文化繁荣的概貌至今却未见专文探讨,可能是由于受到史料缺乏的限制。笔者今不揣譾陋,试作初步考述。 “歌棚舞榭,选九州之依芬” 早在金代,中都燕京就是宋金杂剧十分重要的流传地。《金史·佞幸传》载:“张仲轲,幼名牛儿,市井无赖,说传奇小说,杂以俳优诙谐语为业。海陵王引之左右。”由此可见,燕京的职业艺人为数必定很多,且统治者也十分喜爱民间艺术。《金史·礼志》引《新定夏史仪注》记载宫中宴乐:“侯押宴等初盏毕,乐声尽,坐。至五盏后,食,六盏、七盏杂剧。八盏下,酒毕,……至九盏下,酒毕,教坊退。”其情形全同北宋,金杂剧显然直承宋杂剧而来。南宋楼钥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朝的《北行日录》亦载,燕都“乐人大率学本朝,惟杖鼓色皆幞头、红锦帕首、鹅黄衣、紫裳,装束甚异”。这又反映出受女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某些变异来。金朝宫廷伎乐之盛,还可从《大金国志》的记载中看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御宣华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妓乐。又纵伶人百端,以为戏乐”。同年,金廷曾“禁伶人不得以历代帝王为戏及称万岁者”(《金史·乐志》),则从反面显示出当时民间杂剧装扮演出之盛。
宋元戏剧名目与云南关系探索
作者:陶应昌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一 中国戏剧孕育的时间很长,成熟较晚。一般人认为在宋已趋形成,到元臻于成熟。于后流分两支:杂剧先荣后衰,南戏由弱渐盛。明以后,剧坛几乎为传奇所统治。 古代的中国戏剧,是融歌舞、乐曲、科白、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自成严密的体系,与外国及近世“戏剧”的意义有很大区别,人们往往称为“戏曲”。在探讨中国古代戏剧的有关问题时,无论北剧或南戏,它们在组成的基本形式上没有根本的区别,我们仍用“戏剧”这一用语。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