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清代前期骈文研究
作者:袁雷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骈文即对偶文(非诗),乃基于古代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文)之特点,而形成之中国特有文体。昉自两汉,成于六朝,盛于三唐,变于两宋,衰于元明,而复兴于有清。清代骈文作家之多、作品之众、风格之多样、研讨之精深,皆非前代所及。清代骈文复兴之历程,大致可分三段:顺康雍为振兴期,乾嘉道为鼎盛期,同光宣为后劲期。清代前期即顺康雍三朝(1644—1736),为清代骈文复兴之起始阶段,振衰起疲,存亡继绝,为功实巨。其中陈维崧、吴绮、章藻功三家,篇章富有,文采粲然,成就卓越,推为魁首。他若尤侗、毛奇龄、吴农祥等数十人,亦应时蜂起,各纾藻采,共成骈体复兴之大业。然学界于清代骈文之研究极为薄弱,且多侧重于乾嘉时期,于清代前期骈文之研究尤为不足。故本文欲对清代前期骈文作专门探讨,论述其复兴历程、代表作家之艺术成就及历史地位。首章论晚明骈文之复苏,以其为清代骈文复兴之前奏。屠隆评点本《徐庾集》、王志坚《四六法海》、张燮《七十二家集》、《初唐四子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为晚明骈文理论与总集编纂之杰出代表,为骈文复兴提供理论与文献支持。汤显祖为晚明较早参与骈文创作之大作家,其骈文清丽典雅;李雯为鼎革之际具有代表性之著名文士,其骈文多写身世之感及沧桑之变,哀怨缠绵。陈子龙为明末清初骈文复兴之关键人物,于清代前期陈维崧、毛奇龄等影响深远,其骈文体裁多样,内容充实,早期绮丽华美,鼎革后变为悲愤沉郁;夏完淳乃陈子龙弟子,为伟大之神童作家及民族英雄,其骈文才华惊挺、悲壮苍凉,《大哀赋》尤为旷世杰构;张煌言于军旅中创作骈文,耿耿丹心,化就奇文。三位烈士之文格调高朗、风骨遒壮,为骈文史上光辉一笔。次章接首章而起,论述清代前期骈文复兴运动。首节论骈文理论之探讨,内含尊体正名、作家作品评论、创作方法探讨等方面,为骈文复兴提供理论支持,并提出一些精妙观点。次节考论以黄始《听鹦堂四六新书》、李渔《四六初征》、胡吉豫《四六纂组》等为代表之骈文总集编纂,诸选各具特色及优缺点,保存大量清代前期骈文作品,文献价值高过学术成就。三节论清代前期骈文作家之蜂起,分析作家时代、地域、阶层分布特点,并以钱塘陆氏及常州诸彦为例,探讨家族、地域于骈文复兴之影响。四节论骈文经典之注释,着重考论吴兆宜《庾开府集笺注》、《徐孝穆集笺注》,倪璠《庾子山集笺注》,徐树谷、徐炯《李义山文集笺注》之成就与不足,诸家筚路蓝缕,为后代骈文注释导夫先路。清代前期骈文复兴运动,以理论为导向,以创作为核心,以编纂总集为依托,以注释经典为辅助,四者相互影响,齐头并进,使骈文由晚明之复苏走向初步复兴。三章论清初骈文大家陈维崧。维崧出身名门,天才卓荦,其骈文篇目众多,题材广阔,以故国之思、身世之感、师友之情为其主要内容,间有应酬之作;且众体兼备,举凡赋、序、书、启、祭文、诔文、题跋等各体皆有其特色成就。次节深入探讨维崧骈文艺术,其骈文布局巧妙、对偶工整、声韵谐美、用典博赡、辞藻华丽,工整中富于流动,娴熟而善于变化。其文取法徐庾、四杰,以博丽为宗,兼具豪迈沉雄、悲壮苍凉、绮丽华美、凄艳柔靡等多种风格,具有大家风范。维崧骈文转益多师、自成一家,成就杰出,且能领袖群伦,复兴骈体,感召同人,影响后学,允称博大之宗,为清代骈文复兴之中流砥柱,于骈文史上亦称大家。四章论其他名家骈文。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为贰臣骈文作家,钱之骈文数量众多然佳作较少,吴篇目不多然质量上乘,龚数量既多,且又内容充实,清新脱俗,精品迭出,能自成一格,故其成就最大。骈文虽非三人主业,然以文坛领袖身份参与创作,于骈文之流行复兴深有影响。毛奇龄、尤侗与陈维崧同举博学鸿儒科,毛之骈文取法六朝,格律不甚严谨,然气体浑厚,渊雅有度;尤作出《骚》、《选》,才情富艳,体裁极广,多诙谐之作,以新巧奇丽取胜;吴农祥应举鸿博而未中试,其骈文篇目众多,用力深厚,体式绵密,典赡缛丽。此三人及陈维崧为骈文鸿博作家群之杰出代表,为清初骈文复兴之中坚力量。余怀、毛先舒、陆繁弨为遗民,余怀骈文华丽多姿,风流映照,多才子气;毛先舒之文雅洁整饬,有苍松翠柏之韵;陆繁弨之文用力湛深,锻炼精整,详赡密缛,为遗民骈文作家之翘楚。宋琬多官场应酬启札,其文典雅秀丽,时有佳篇;吴兆骞因科场案远戍东北,其骈文真实记录流放生涯,悲凉哀感,具有独特价值;蒲松龄为下层知识分子之优秀代表,其作品体现骈文于乡间社会生活中之广泛运用,充满乡土气息;黄之隽以集句体《香屑集序》知名,为康熙末至乾隆初骈文高手。群星璀璨,霞蔚云蒸,诸家以其各自艺术成就,使骈文复兴得以初步实现。
艾南英的师古与反骈
作者:于景祥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艾南英是晚明文学复古思潮中的重要人物,虽然他在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实践上都以复兴古文、反对骈文为主要特征,但是,在具体的方向和道路上却与唐、宋以来的古文前辈有所不同,与同时代的复古派也有明显的差别。他一方面倡导取径唐宋、上溯秦汉的师古道路,即先以韩愈、欧阳修、苏轼、曾巩等唐宋古文家之文为津筏,然后再由此上溯到秦、汉散体古文,反对前后"七子"直接取法秦、汉古文的主张,又对取法六朝骈文的倾向和路径予以否定和批判。另一方面,他还从体制上对骈文和散体古文进行辨析,大力推尊古文,极力批判、否定骈文,在骈文批评方面既有贡献,又带有明显的偏见。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