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明代全刻本《韩非子》流传考述
作者:张觉,刘妍妍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全刻本《韩非子》由于其篇幅之全值得研究者重视。但是,由于有些版本已经较难见到,所以现在的《韩非子》校注者往往都没有认真地利用它们去进行校勘,以致产生了不少错误的认识。如陈奇猷将"赵用贤本"与"管韩合刻本"视为两种版本,说"管韩合刻本""出于赵本"。陈启天、陈奇猷将周孔教本与黄策本当作两种版本。同时,他们所附录的序跋题识,也存在着很多错误。如陈启天《增订韩非子校释》与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的附录,将赵用贤《〈韩非子〉书序》之"余以为彼其尽绌圣贤之旨"误为"余以为彼其尽纳圣贤之旨",将王世贞《合刻〈管子〉〈韩非子〉序》之"读之使人不胜乙"误为"读之使人不胜也"、"读之使人不能胜也"。为了避免以讹传讹,我们有必要将第一手资料公之于世。本文详细考述明代《韩非子》之全刻本(赵用贤本、周孔教本、吴勉学本、凌瀛初本、沈景麟本、赵如源本、葛鼎本等),附录了其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序文,以及卢文?、顾广圻、王渭等校雠名家的题识,以供学者研究时参考。
王锡爵的文学观念与万历初年馆阁文学的复兴
作者:安家琪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王锡爵倡导为文当"尊经复古",崇尚温厚雅驯与和平恬淡的文风,并高度揄扬馆阁文学。王氏文学观念的形成既根植于历史语境,复与吴地博古好雅、研习经术的地域文化传统、研习《春秋》的学术背景以及翰林馆臣的入仕经历相关。王锡爵通过馆课与评点传递尊经复古与文尚雅正的文学观念,并在文章写作中积极践行之,对于促成万历初年文柄由郎署重归馆阁不无助力。
明代文艺启蒙的三次冲击波
作者:许苏民,许广民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国的文艺启蒙,始于16世纪初的明代中叶。自此而迄于17世纪中期,形成了三次强有力的冲击波。第一波以祝允明、唐寅等吴中四才子和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为代表,反对程朱理学之理对文艺创作之情的束缚,凸显了文艺创作的情感—审美特质;第二波以归有光、徐渭等人为代表,标举天下之至情,凸显了真我为体,觉灵为用的创作主体意识;第三波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等人为代表,以童心说的新理性主义文艺思想为旗帜,凸显了人即是诗,诗即是人这一文艺启蒙的本质特征和灵魂。文艺启蒙极大地解放了作家的思想和创造力,使晚明文坛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李梦阳、王世贞复古“和而不同”摭谈
作者:魏宏远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崇儒排佛,倡导复古运动,希冀通过复"古文"以掌控"文权",进而复"古道"以达"三代之治",为此强调文学的政治诉求。王世贞早年也尊崇儒家思想,然晚年仕途受挫,转慕佛老,扬释道抑儒。信仰的转变使王世贞晚年改变了对"文权"的诉求,提出"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放弃了以诗文干政,其晚年诗文追求内心的恬淡和闲适,风格也以"自然""自适"为宗。王世贞晚年的文学思想背离了七子派的复古精神,使七子派复古走向衰熄。
“和”作为审美范畴的限度
作者:邹元江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和”作为审美范畴的限度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