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阳明後学与利玛窦的交往及其涵义
作者:黃文樹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陽明後學」章潢、李贄、祝世祿、焦竑、鄒元標及馮應京等人是活躍於明萬曆年間的思想家兼教育家,而利瑪竇乃當時「輸入西學的第一人」,他們交流、互動,構成明末中西文化交流最初時期儒士與傳教士相會、直接對話、建立友誼的歷史圖景。江右王門章潢,主持白鹿洞書院,屢次邀請利瑪竇到書院與年輕士子研討學問,相互辯難,腦力激盪。泰州王門李贄與利瑪竇初識於南京,再會於濟寧,彼此交換讀書心得,討論人文觀念,惺惺相惜。同為泰州王門的名士兼名宦祝世祿,除鼎力襄助利氏推展南京的傳教事業外,還親自發給他到北京的路票,熱切奧援利氏進京朝貢。而亦屬同門的學界領袖焦竑,倡導「多元文化思想」,並與利瑪竇密切往來,促進了士人階層與利氏的交流。江右王門鄒元標以中國傳統「敬天」思想「會通」西方「天學」。鄒氏的傳人馮應京,一面深交利氏以認識西學,一面指派弟子向利氏問學。馮應京出資刊印利氏《天主實義》,並公開發售給人們,引起了明末至清初文教界、宗教界的關注。至於陽明後學與利瑪竇交往與友誼之涵義,則至少有二:其一,陽明後學首開士大夫與利瑪竇建立正向的學術交流之風氣;其二,外來文化有賴本土相應的社會文化與學界人物的支持才能滋長。
书评──白润德(Daniel Bryant)《何景明丛考》
作者:周彦文 日期: 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书评──白润德(Daniel Bryant)《何景明丛考》
评Chang Woei Ong, Li Mengyang, the North-South Divide, and Literati Learning in Ming China
作者:朱鸿林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夢陽(1473-1530)在明代中期掀起著名的詩文「復古」運動,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影響十六世紀中國文壇甚大,文學史上因而出現了包括他本人和何景明(1483-1521)在內的「前七子」以及以李攀龍(1514-1570)、王世貞(1526-1590)為首的「後七子」等文學家群體名稱。但這個運動到了十七世紀的晚明時代已趨沒落,其影響為新冒起的公安派文學所取代,而批評之聲直至近代的五四運動時期不絕。博學能文的明清之交學者如錢謙益(1582-1664)、黃宗羲(1610-1695)等人的尖銳批判更為文學史論著所常見。本書作者從歷史學者的眼光,認為後世對李夢陽本人乃至其發起的詩文復古運都認識不足和存在誤解。作者指出,史書上所見的李夢陽主要只是個出色的文人,是明代詩文復古運動的鼓吹者和一時的文壇領袖,但李夢陽其實務學甚博,從宇宙到倫理、政治、社會、歷史之學都有涉及,並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因此他還應該被視為一個多維的思想家(thinker)。李夢陽的文化遺產實際上被他的文學光環所掩蓋,而他的文學主張也因為晚明包括文學潮流在內的學術潮流之改變,不再獲得重視。
钱谦益僧诗史观的再省思──从《列朝诗集》选评诗僧谈起
作者:廖肇亨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文考察晚明清初江南士大夫錢謙益的僧詩史觀。牧齋所撰《列朝詩集》及小傳已受到學界注目,然學者多以「因詩存史」視之。然若將考察的範圍擴大至牧齋其他的詩文,以及與其交往的僧俗,對此議題應能有更全面的掌握。本文的主要發現有:一、《列朝詩集》對僧詩的去取明顯透露牧齋「揚教抑禪」的態度,當時並不以文學見長的教家僧侶有不少皆被牧齋所輯錄,對賢首宗僧人尤其如此。二、晚明確實叢林詩風大起,然詩僧型態也可說百花齊放。本文透過牧齋的選詩與詩文再反省其心中的詩僧範型。憨山德清、紫柏真可、雪山法杲等同時身兼詩僧領袖(詩藝)與法門義虎(修行)的僧人深受牧齋青睞。但也由於其揚教抑禪的態度,刻意忽略了當時不少以詩聞名的禪僧。三、明清易代後,牧齋出於砥礪明遺民的情懷,對禪門有了新的認識,對寄身禪林的遺民儒者產生共鳴。由本文的考察可知,錢牧齋選《列朝詩集》中的僧詩,既有繼承也有新創,實為一變動發展過程,無論對佛教史或文學史都具有不容抹煞的意義。
评Chang Woei Ong, Li Mengyang, the North-South Divide, and Literati Learning in Ming China
作者:朱鸿林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夢陽(1473-1530)在明代中期掀起著名的詩文「復古」運動,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影響十六世紀中國文壇甚大,文學史上因而出現了包括他本人和何景明(1483-1521)在內的「前七子」以及以李攀龍(1514-1570)、王世貞(1526-1590)為首的「後七子」等文學家群體名稱。但這個運動到了十七世紀的晚明時代已趨沒落,其影響為新冒起的公安派文學所取代,而批評之聲直至近代的五四運動時期不絕。博學能文的明清之交學者如錢謙益(1582-1664)、黃宗羲(1610-1695)等人的尖銳批判更為文學史論著所常見。本書作者從歷史學者的眼光,認為後世對李夢陽本人乃至其發起的詩文復古運都認識不足和存在誤解。作者指出,史書上所見的李夢陽主要只是個出色的文人,是明代詩文復古運動的鼓吹者和一時的文壇領袖,但李夢陽其實務學甚博,從宇宙到倫理、政治、社會、歷史之學都有涉及,並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因此他還應該被視為一個多維的思想家(thinker)。李夢陽的文化遺產實際上被他的文學光環所掩蓋,而他的文學主張也因為晚明包括文學潮流在內的學術潮流之改變,不再獲得重視。
说「排场」
作者:曾永义 日期: 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说「排场」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