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女主籍贯是南雄?

日期:2020.11.07来源:暂无 点击数: 1020

“这是我演出最婉转、最柔情的一次,让我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把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演绎在发生地的父老乡亲们面前。所以我自己对今晚的演出也很满意!”《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雷玲向记者说出演出感受。11月5日晚,由湖南省昆剧团演绎的昆剧《牡丹亭》在韶关南雄大会堂上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不仅沉浸在演员的演唱中、梦幻雅致的舞台布景中,更为这样经典艺术作品而惊叹。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湖南省昆剧团演绎的《牡丹亭》现场


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塑造了柳梦梅和杜丽娘这一对脍炙人口、流传古今的经典形象。根据相关学者近年来的考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岭南之行直接促成了戏剧《牡丹亭》的创作,从现存古代文献看,《牡丹亭》的故事原型发生于“广东南雄府”,而柳梦梅、杜丽娘的人物形象与韶关、南雄和梅关渊源深厚,南雄堪称这部名著的“故事现场”之一。


图片
岭南行 梅花情
图片


根据《汤显祖的岭南行——及其如何影响了〈牡丹亭〉》一书的作者中山大学古文献所、非遗中心兼职研究员周松芳的研究,汤显祖的故乡临川位于南京到广州的“走广”路线上,四十一岁那年,因贬谪徐闻,汤显祖亲自“走广”,种下与岭南的情缘。作为走广孔道,韶关正在当时遍植梅花的梅岭之南,梅岭刷新了他对岭南的印象,梅花成为了他忆岭南的符号。戏剧大师田汉先生有诗言,“若士南归写丽娘”“庾岭归来笔有神”。因为此次岭南之行,韶关与汤显祖产生了一种文化上的共生共荣关系,对汤显祖最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创作了《牡丹亭》。


图片

《牡丹亭》重回故事现场座谈会上,关于《牡丹亭》的文本研究、南雄的文化事业发展讨论热烈。  李梦醒 摄


《牡丹亭》充满了梅花意象。周松芳博士指出,“柳梦梅”的名字有岭南的特征。在《惊梦》一曲,杜丽娘上场即说:“晓来望断梅关, 宿妆残。”她跟柳梦梅的故事还没有发生,就深念南安府邸南面的古梅关。汤显祖一生好梅花,大部分咏梅诗都写于岭南。韶关就在梅岭山麓,而古梅关就在韶关南雄。


汤显祖途经南雄古梅关,遇见的景色无一不对其创作有影响。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首的大庾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庾岭。梅岭的得名,相传是源自战国末,因梅鋗率越人南迁居此拓荒筑城而得名。后人在梅岭栽梅以作纪念,今天从南雄市区到梅岭20多公里路上,在梅关古道两旁处处是梅花树,尤其是梅岭更是名副其实的“梅园”。由此,诗文中的梅花、梅岭与岭南,常有三位一体的象征意义,在其诗作中以梅岭、梅花、韶阳表征岭南之意明显,表达了他对岭南的眷恋之情。这些文化意象融入了汤显祖对《牡丹亭》的创作全过程,让他“庾岭归来笔有神”。


图片

设立在梅关古驿道上的汤显祖诗碑。


而《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的原型也可能源自南雄梅岭。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是《牡丹亭》的蓝本为学界普遍接受的主流观点。2006年,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向志柱发现明代胡文焕所编的《稗家粹编》卷二收录《杜丽娘记》,《杜丽娘记》具有成为《牡丹亭》蓝本的全部条件。


现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录的图书资料明代文选类总集《胡氏粹编》(含《稗家粹编》)里记载了有关《杜丽娘记》的文字:“宋光宗年间,广东南雄府尹姓杜,名宝,字光辉。生女为丽娘年一十六岁聪明伶俐。”馆里的中国古代文献《明代通俗日用类书集刊》记载的《杜丽娘慕色还魂》中也出现了类似表述“南宋光宗朝间,有个官升授广东南雄府尹。姓杜,名宝,字光辉,进士出身。”此外,记者还发现馆里的《漉篱集》中的《杜丽娘记》也记载了“太原杜宝,宋光宗时任南雄府尹。”的表述。这些古书文献的记载为《牡丹亭》的故事、人物原型与南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图片
重返古梅关  梦回古戏台
图片


“戏剧《牡丹亭》的创作与汤显祖贬谪岭南之旅,特别是他行经的南雄和梅关密切相关。再加上目前已发现的与《牡丹亭》故事直接相关的《杜丽娘慕色还魂》、《杜丽娘记》等几种古代文献资料,全部指向‘宋光宗间广东南雄府’。因此,说韶关南雄是《牡丹亭》的‘故事现场并不过分。”韶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宇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邀请湖南省昆剧团到南雄演出《牡丹亭》,就是要让这一世界著名剧作‘重回故事现场,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全面扩大《牡丹亭》故事原型发生地的影响力。把一段感人至深而又几乎被世人遗忘的文化雅事趣事展现给大家,弘扬民族优秀文艺传统,讲好岭南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


图片

图片

11月6日上午,昆剧折子戏《牡丹亭•惊梦》在南雄市珠玑镇珠玑里东戏台上演。


里东戏台始建于清乾隆1775年,建成后一直作为当地及省内外戏班的演出场所,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时期的里东戏台上经常上演祁阳戏、花鼓戏和采茶戏等,戏台一带的古驿道沿途古街人来人往,商贾如云、货物如雨,在戏台看戏成为南来北往的富商巨贾、北上赶考的学子、被贬南迁的谪宦旅途中难得的风雅之事。


南雄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昆曲《牡丹亭》走进南雄,为南雄创造了又一个讲好文化故事、以文促旅的契机。南雄刚刚成功创建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借助这次演出的影响,南雄将在梅关古道景区植入更多汤显祖与《牡丹亭》的文化元素,同时在对里东戏台和广州会馆古戏台进行修缮的基础上,加大古戏台的活化利用力度,打造南雄市非遗演艺中心专业演出团队,使古戏台有戏可看成为常态,让南雄境内的古驿道再现“十部梨园歌吹尽”的繁华景象,游客进入南雄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之旅,为南雄全域旅游充实更多的文化内涵。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