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的族群认同与文化变迁探析——山东临沂柳琴戏音乐文化的实地考查和研究

最后更新:2022.11.09来源: 厦门大学图书馆艺术教育学院音乐系 点击数:51

【类型】图书

【作者】 葛秀玲  

【关键词】 文化变迁  柳琴戏  族群认同 

【书名】柳琴戏的族群认同与文化变迁探析——山东临沂柳琴戏音乐文化的实地考查和研究

【内容提要】 柳琴戏,约清乾隆年间,起源于临沂,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形式,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历史上对柳琴戏有“肘鼓子”、“拉魂腔”等不同的叫法。1953年,根据其伴奏乐器——柳琴,“柳琴戏”这个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柳琴戏作为临沂地区的地方戏曲,从历史渊源,以及演唱时所用方言、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处处体现临沂这方区域人群共同体的族群文化,是其认同的重要因素,是这方人群共同体认同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娱乐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柳琴戏的艺术魅力开始受到一定的冲击。在此,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直观的反映了当前柳琴戏的族群认同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政策下,柳琴戏开始受到关注与重视,成立了官方管制下的专业演出团体,开始由民间流动的演出形式,走向国家的舞台,成为国家官方文化体系认可下的戏曲形式。同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柳琴戏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其所负载的价值在建立地方城市文化与发展地方经济上,得到了政府极大的重视与利用。柳琴戏由乞讨时的“肘鼓子”发展到官方认可下的“柳琴戏”,再到当前,成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一系列的变迁,有着一定的显著意义。

【年份】2010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