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中国近世戏曲史
-
作者:
(日)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著
来源:
北京:作家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中国)
戏剧史(地点:
日期:1958.01
-
描述:
全书五篇十六章。第一篇“南戏北剧之由来”,叙述宋以前戏剧发展之概略、南北曲之起源、南北曲之分歧。第二篇“南戏复兴期”,论述自元代中叶至明正德年间的南戏,以及固守元曲余势的明初杂剧。第三篇“昆曲昌盛期”,论述自明嘉靖至清乾隆期间的昆曲,介绍和分析了五十几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第四篇“花部勃兴期”,论述自乾隆末至清末花部之勃兴与昆曲之衰颓。第五篇为“余论”,论述南北曲之比较、剧场之构造及南戏之脚色、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与蒋孝之谱的关系。此书对明清戏曲的重要作品,都写了较详尽的剧情梗概。分析作品,著者注重结构、取材、曲词及声律。这是一本材料丰富、编排系统、有一定影响的中国戏曲史研究专著。
-
戏史四说
-
作者:
徐宏图著
来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戏剧史
中国戏剧
日期:2021.11
-
描述:
本书共4个部分,分别为说南戏、说元杂剧、说昆剧、说仪式剧。主要内容包括:南戏称谓补识、南戏声腔的衍化及其走向、南戏的流向及地域分布、南戏剧目的变异与遗存、南戏分期初探等。
-
中国戏剧
-
作者:
赵炳翔主编;翁敏华,陈劲松著
来源: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戏戏剧史
中国
日期:2013.06
-
描述:
本书共分为概述、剧本、表演、比较、交流共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多元的发生渠道——上古至唐代戏剧俯瞰、划时代的综合融汇——两宋戏剧的蜕变等。
-
民国以来开封戏曲发展研究
-
作者:
朱熹睿
来源:
河南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7
-
描述:
开封向有“戏曲之乡”之称,宋代以降,宋杂剧、明杂剧、梆子腔,就在开封迭次登场,其中作为“豫剧之母”的祥符调,就诞生于开封本地。近代以来,豫剧、锣戏、二夹弦、曲剧、昆曲、京剧、河北梆子等戏曲剧种,在开封的舞台上竞相绽放,并形成几次高峰时期。开封戏曲舞台的荣辱兴衰,仿佛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面镜子,其生存、传承、发展的曲折历程,以及其中折射出的戏曲发展规律,对于当下的戏曲艺术复兴,深具启发、借鉴意义。本文以清末民国以来开封的戏曲艺术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主线,对多剧种的源流、在开封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开封戏曲的现状,进行梳理与描述,并就当前戏曲艺术遭遇困境的原因,及其复兴的途径、方式,分享自己的思考。论文共分为3个部分:一、民国以来开封戏曲演出概述。这部分将开封戏曲发展分为豫剧、京昆、其他地方剧种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进行分析阐述,梳理出民国以来开封域内各剧种不同时期的发展;二、开封戏曲发展的现状。从戏曲界自身、戏曲观众、戏曲竞争者三方面论述,勾画出开封戏曲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三、对开封戏曲衰落的思考。从开封戏曲衰落的原因及保护开封戏曲的措施两部分阐述了对开封戏曲衰落的思考。
-
戏曲源流 曲律易知
-
作者:
许之衡著
来源: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中国
研究
戏曲
日期:2015.12
-
描述:
《戏曲源流》是中法大学弗尔德学院内部刊印的戏曲史教材。作者认为中华戏曲源远流长,从诗经、汉乐府、唐大曲到宋参军戏一直到南北曲,选取有代表的曲词和作者进行介绍,揭示了我国戏曲的主要形态以歌舞讲故事为本,并不断发展流变一脉相承。《曲律易知》是对南北曲的宫调、曲调、韵律、衬字等曲律问题作了具体的论述,尤其对南曲的引子、过曲的节奏、粗细曲之分别以及曲调的搭配与场次的安排等问题的论述十分详尽。
-
现代戏剧文本中的时间结构
-
作者:
虞俏
来源:
上海戏剧学院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时间
多样化
虚无
戏剧文本
形式和内容
心理时间
现代主义
悖谬
日期:2008
-
描述:
戏剧是时间和空间综合的艺术,时间和空间也是戏剧结构中最基本的元素。本文将从时间这一结构元素入手,分析在现代戏剧文本中,时间结构的各种呈现形态及变化样式,研究时间结构在现代剧作中的作用和意义。现代派戏剧一反以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传统为基准的戏剧创作观念,呈现了各种纷繁多变的戏剧样式和风格。其中,时间这一元素也随着现代派剧作家们的反叛和创新,萌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构样式,它们运用于各种风格的剧作之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审美效果。本文归纳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特点和意义的时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每小节将辅之以一至两个代表剧作为主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剧作家如何运用时间这一元素来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完成自己的创作意图,实现自己的戏剧理念。希望本文能对当代戏剧文本的实践创作有所益处。
-
现代禅剧论——以“闲人三部曲”为例
-
作者:
刘金龙
来源:
武汉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象征
现代禅剧
悖论
闲人三部曲
过士行
日期:2018
-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有学者提出要以高行健的后期剧作为典范建立一种“现代禅剧”,近年来,随着诸多戏剧作品在舞台上的创新实践,再次应证了这种设想的可能。然而学术界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没有予以这类气质独特的戏剧足够的关注。过士行是当代著名戏剧编剧,他的剧作在整个中国戏剧史上独树一帜,“闲人三部曲”更是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经久不衰。不少学者曾从多角度对它们进行分析,但鲜少从禅宗美学的角度去看待。三部剧中虽无明显禅元素,却无疑透露着禅之韵味和义理。笔者认为,“闲人三部曲”自然悠远的品格较之高行健的后期剧作更加符合始终强调返璞归真的“禅式美学”,倘若建立现代禅剧,前者更能为之提供依据。本文将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在第一部分的引言中,笔者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前人关于现代禅剧和“闲人三部曲”的研究现状,并确立了本篇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即第一章,笔者将围绕“何为现代禅剧”的问题展开,回答此概念从何而来、“现代禅剧”有哪些实例佐证、它与宗教范畴下的“禅宗戏”有何区别、其现代性的体现,并进一步展开说明它所具备的艺术特征。第三部分包括了正文第二章和第三章,也是文章的重点。第二章主要根据第一部分的论述,结合三部作品分别从艺术特征和创作手法两方面综合分析。在第二章中,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了“闲人三部曲”具有重视个人体验的直觉性、元意识的层次性和精神超越性的品格,并对每一部作品展开论述。第三章则围绕“闲人三部曲”何以呈现出这三大艺术特征的技法展开。通过比较禅宗公案的内容和形式特点,总结得出“闲人三部曲”在创作方法上具有情节的二元悖论性、通过否定翻转建立人物关系和运用象征性代码形成多重意象世界的三大特点。最后一部分对以过士行“闲人三部曲”为典范的“现代禅剧”的艺术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前文的论点论据。
-
光复旧物、推陈出新:作为现代经典的样板戏
-
作者:
张晴滟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14
-
描述:
什么样的文艺作品能被列为"经典"?T·S艾略特认为,"经典"与"传统"密不可分:艺术没那么神秘,也没那么个人;艺术与历史有关。莎士比亚去世后,在17世纪中叶的英国,由于清教徒的反对,包括莎剧在内的戏剧艺术遭禁。过了一个多世纪,在德国人对民族国家的呼声中,浪漫主义者才升起了莎翁这面旗帜。这位演员出身的剧作家在才华上并未超过与他同期的另外几位青年才俊~1。然而,惟有莎士比亚被奉为"西方正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