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明中期戏曲研究
作者: 刘竞 来源: 浙江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戏曲观念 主题选择 南北曲演出 曲家 传奇定型 杂剧新变 日期:2006
描述: 明中期戏曲在明代戏曲发展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接元末明初杂剧创作的余势,下开明末清初传奇创作的繁盛。明中期戏曲在创作主体、主题选择、体制、语言风格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众多因素共同促进了明中期戏曲的繁荣。 本文分五章。第一章《曲家论》考察了作为明中期戏曲创作主体的曲家的情况。首先,通过考察曲家不同的家庭背景、生平经历、对待传统主流文学以及通俗戏曲的态度,揭示明中期曲家的文学文化背景,说明明中期戏曲繁荣具备了良好的创作主体因素。其次,分析曲家地域分布以及流动性特点,描述曲家与主流文人、曲家与曲家交往的情形,曲家的频繁交往有助于戏曲交流与戏曲传播,从而推动明中期戏曲发展。再次,阐述明中期传统主流文坛上盛行的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在主题选择与体制创新等方面对明中期曲家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二章《主题论》通过分析教化剧、风情剧、政治剧、宗教剧、文人剧、侠女剧、寓言剧等几类剧作在主题取向方面的特点,阐述明中期戏曲主题选择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杂剧、传奇在主题选择方面的差异。 第三章《体制论》通过与元杂剧比较,分析明中期杂剧的音乐体制、剧本体制、语言特色,展示杂剧的新变特征;通过对明中期传奇作品的剧本结构、音乐格律、情节结构与叙事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论述,说明传奇体制基本定型于明中期。杂剧新变、传奇定型,反映了明中期戏曲整体走向文人化、典雅化的趋势。本章特别说明了出现明中期戏曲“文词派”以及明晚期曲评家为什么批评“文词派”的原因。 第四章《观念论》首先阐述了明中期曲家的戏曲本体论、功能论,说明当时曲家尚未充分认识戏曲的“剧戏”本体特征,但已较为深入地认识到戏曲的寓言性、虚构性。其次,围绕“南北曲之辩”,重点分析了明中期文人对南北曲态度的不同以及南北曲地位在明中期的变化。再次,通过比较不同曲家的“本色”观,说明明中期“本色”观存在雅与俗的差异。第四,论述“《琵琶》与《拜月》之争”的实质是明中期戏曲名家与诗文名家在戏曲语言观上的分歧。
明人改本戏文通论
作者: 孙崇涛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明清传奇 “传奇” 宋元南戏 《白兔记》 宋元戏文 明人改本戏文 《琵琶记》 《大明天下春》 明传奇 中国戏曲 日期:1998
描述: 一、导论 以往,划分和概括中国戏曲发展历史段落,多习称: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地方戏,并将它作为中国戏曲历史的公认结构模式,长期为研究和教学所沿用。殊不知,如此划分和概括,对于中国戏曲历史实际情形,却存在一大疏忽和罅漏。元明杂剧、近现代地方戏,性质、概念和历史区域俱较明晰,可以暂置勿论。问题就出在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二者之间上头。一般论者所称,宋元南戏发展成为明清传奇,或者说,
明代戏曲中关羽形象的多种形态探析
作者: 刘海燕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关云长义勇辞金》 明代关戏 明选本关公戏 《古城记》 日期:2001
描述: 朱有火敦《关云长义勇辞金》杂剧和无名氏《古城记》传奇是以关羽为主要人物的戏曲作品 ,这两部作品是明代关公戏的代表。明代孤本戏曲选集中 ,以关羽为主角的单出戏被大量选入。关羽作为神的形象也广泛散见于其它题材的戏曲作品。这向人们充分表明代关公戏创作和演出的繁荣。本文选取明代这一时间横断面 ,考察并分析戏曲中关羽形象共时并存的多种形态。
晚明祁彪佳戏曲活动研究
作者: 陈蕙文 来源: 中兴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戏曲活动 晚明文人 祁彪佳 越中曲家 更新日期:2022-11-03
描述: 明代戲曲文化發展蓬勃,戲曲家之間互動頻繁,新創劇作也大量出現,而戲曲理論也在創作實踐中日漸成形。若欲深入瞭解晚明劇壇,祁彪佳將是一位不容忽視的關鍵人物。除了彪佳本身著作等身,文獻保存又較完整之外,更重要的是彪佳參與戲曲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層面,皆是晚明人物的箇中翹楚。換言之,祁彪佳可作為一個在晚明戲曲文化發展中,自身與家族、自身與友人、個體與群體的最佳研究典範。 處於明末鼎革世變之際,作為晚明致仕文人身份的祁彪佳,毅然選擇自沉殉國一途,但同時身為一個代表晚明閒賞文人代表的祁彪佳,卻留下了《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和《祁忠敏公日記》等重要的戲曲史料。面對這整體龐大的「祁彪佳文獻資源」,本論文擬以「曲壇交遊」、「戲曲論著」、「曲本刊刻與庋藏」、「觀戲活動」四項專題切入,而這些互相交錯糾結的專題,都將證實晚明文人豐富的戲曲生活,並且透過對祁彪佳著作的文本分析和分類探論,希望呈顯以下面向:第一,說明祁彪佳本身的戲曲活動,包括與當時文士之互動;第二,藉由彪佳戲曲活動的探討,以掌握晚明劇壇的活躍盛況;第三,肯定彪佳及其家族在晚明越中戲曲史上之影響和地位。
明代文人群体戏曲接受流变探微
作者: 王斌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流变 文人群体 接受 戏曲 日期:2010
描述: 明代文人群体的戏曲接受随明代前期和中后期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明前期在官方禁戏政策的约束以及儒家道统、文统观念影响下,戏曲受到文人排斥,形成了文人与戏曲相疏离的态势;明代中后期戏曲活动日益繁盛,禁戏政策趋于废弛,社会文化环境较前期相对宽松,文人群体通过以古乐为戏曲音律源头、以《诗经》为戏曲文学源头的理论建构,使戏曲以儒家诗文传统之支脉的形式进入正统文学的范畴,从而完成了对戏曲的接纳。
明末世情小说中的戏曲资料分析
作者: 侯丽俊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世情小说 《梼杌闲评》 《醒世姻缘传》 戏曲与小说 日期:2012
描述: 世情小说指以家族或家庭生活为背景所写成的“家庭—社会”型小说,它通过描摹家庭、婚姻、爱情的纠葛变化和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社会风貌。本文中的“明末世情小说”,包括崇祯年间(明末)的世情小说及明清共存期间(明末清初)的世情小说,统称为“明末世情小说”。明末世情小说所描绘的戏曲活动中,记载了许多剧目的演出,包括流行剧目、新作剧目以及经典剧目等,此外,小说中大量引用了戏曲典故和戏曲曲词。通过对小说中所涉剧目的分析整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戏曲作品流传、演出的真实状况以及当时戏曲文化的繁荣程度。折子戏是戏曲发展史上的一大特点,明中叶后,厅堂宴会的繁多、戏曲选本的盛行、迎神赛社活动的兴盛等促使折子戏逐渐走向成熟。明末世情小说呈现了折子戏发展的过程,由小说中所描写的点戏环节可以看到,从原来的依附于全本戏到开始逐步经典化的“节本”、“散出”,折子戏开始与全本戏并驾齐驱甚至有取而代之的态势,折子戏标题也逐渐成为典故被引用于小说当中。进入明代以后,南曲日益兴盛,嘉靖时期的《金瓶梅》显示了当时海盐腔的兴盛。海盐腔在万历年之后开始受到改革之后的昆山新腔的冲击,昆山腔在明中叶后兴起,并在剧坛高压群雄,《梼杌闲评》中描写了大量的昆曲演出和昆班班社。在昆山腔被文人阶层所瞩目的同时,流行于民间的弋阳腔展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小说中描写了这一现象,由此显示了文人与民间两个阶层各自的文化品味与审美趣味。明末戏曲表演的日益兴盛,使得演出班社丛簇林立,明末世情小说中描写了各类不同的戏曲班社组织和技艺超群的演员倡优。“小唱”在明代前期一般指在宴席上演唱佐酒的演员和民间盲艺人,明万历年间,小唱演员开始出卖色相成为了达官贵人的“男宠”,小说描写了“小唱不唱”的明末“男风”现象。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记录,戏曲在小说中的保存显得完整而生动。明末世情小说中的戏曲资料涉及演出剧目、演出剧种、演出班社、演员构成,表演特点、戏剧功能等多个方面,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场景。
词明戏概论
作者: 林爱淋著 来源: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暂无 日期:2020.09
描述: 词明戏是流行于福清、长乐、平潭一带的地方小戏,原名“高腔”,系明末清初弋阳腔流行福清、长乐后与当地“白字”曲调结合发展而成。为让当地人听懂,特别强调要“词句唱明”,故称“词明戏”。清中叶后因唱方言的平讲戏盛行,词明戏开始衰落。20世纪20年代,福清县仅存一个词明班,在一次前往平潭岛演出中,因渡船过海时遇风浪而翻沉,大部分艺人罹难,词明戏从此濒临消亡。1958年,福清县文化部门对词明戏进行挖掘、抢救工作,收集到一批清初至清末的传统剧目手抄本,为发掘戏曲文化遗产,政府鼓励词明戏演出,词明戏枯木逢春,百花园增添一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演出受到冲击,服装、道具和木偶头像均遭焚毁,词明戏一度销声匿迹。近年来,平潭当地政府、相关文化界人士、老艺人,开始抢救并恢复这一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词明戏概论》就是集大成之成果。《词明戏概论》是戏曲界第一部系统、全面的论述、介绍词明戏理论的专著,科学、客观地规范了词明戏的语言,提出每种曲牌适合何种行当。专著除戏剧理论上的特殊价值外,在实用性上也做出重大贡献:使向无曲谱的词明戏有了相对规范的曲谱;为方便民乐队(特别是二胡)的演奏而定调;提倡用民乐队演奏,终结了词明戏锣鼓干唱的遗憾。专著为抢救词明戏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为后续词明戏的非遗申报、恢复发扬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明代中晚期言情戏中“一见钟情”文体模式探讨
作者: 凌茜 来源:暂无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中晚明 言情戏 一见钟情 日期:2011
描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结构更为宏大、内容更为广博、艺术形式更为完美的明传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终于在明代中后期达到繁盛。纵观明代中后期的传奇,"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才子佳人言情戏尤为常见,这些言情戏中,男女主人公往往是凭"一见钟情"而喜结良缘,这一爱情模式具有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本文拟从其文化背景、思想内涵、表现特征以及戏剧创作论诸方面对中晚明言情戏中这种"一见钟情"的模式进行探讨。
上页 1 2 ... 62 63 64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