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阁臣署理部事研究

最后更新:2022.05.20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点击数:30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刘学宾  

【关键词】 署部事  政治定位  明代阁臣  政治价值观 

【期刊名】辽宁师范大学

【内容提要】 通常情况下,明代阁臣都会兼有六部尚书或者侍郎的头衔,而这个头衔只是彰显地位的虚衔,阁臣不能因为兼有部衔而对该部的部务进行领导和干涉。这体现了明代政治中对内阁“不得专制诸司”的规定,这种规定也成为明人认同的政治运行的“应然状态”。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出现多次内阁阁臣对所兼有的部门进行暂时管理的事例,这就是阁臣署理部事行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形成了内阁对六部的领导。纵观有明一代,江渊、焦芳、方献夫、严嵩、徐阶、李本、严讷、高拱、孙承宗、杨嗣昌等人都有过管理部务的经历。他们的事例出现在明代的各个时期,其署理部事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因为得到皇帝信任而署理,有的以依附宦官而署理,有人因为需要挽救危机而署理,还有的案例是被后人理解为署理部事,还有由于入阁之后原官的继任者尚未到任而暂时代理。这之中,除最后一种情况尚属于正常行为,其他四种促使阁臣署理部事的原因都反映出当时内阁与六部关系的具体情况以及内阁的发展变化。阁臣署理部事的现实情况与明人所认同的“应然状态”产生了政治价值观上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明人的态度表明了他们对阁臣署理部事行为的评价。明人对阁臣署理部事的评价是在发生变化的,总体来看,反对阁臣署部事的意见居多,但在明代末期,短暂地出现过支持的声音。具体来看,嘉靖之前明人反对署理部事主要的原因是造成内阁与六部身份和职权的现实混乱,嘉靖之后,反对的意见主要是担忧阁臣权力过重。在天启时代,因为军事上的困境,朝廷出现短暂的赞同声音。阁臣署理部事一方面反映出内阁在明代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明人对阁臣署部事的评价,也能够反映出他们对不断发展的内阁在身份和职权上的定位。

【年份】2020

【页码】

【期号】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

2 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