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明代阁臣署理部事研究
作者: 刘学宾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署部事 政治定位 明代阁臣 政治价值观 日期:2020
描述: 通常情况下,明代阁臣都会兼有六部尚书或者侍郎的头衔,而这个头衔只是彰显地位的虚衔,阁臣不能因为兼有部衔而对该部的部务进行领导和干涉。这体现了明代政治中对内阁“不得专制诸司”的规定,这种规定也成为明人认同的政治运行的“应然状态”。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出现多次内阁阁臣对所兼有的部门进行暂时管理的事例,这就是阁臣署理部事行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形成了内阁对六部的领导。纵观有明一代,江渊、焦芳、方献夫、严嵩、徐阶、李本、严讷、高拱、孙承宗、杨嗣昌等人都有过管理部务的经历。他们的事例出现在明代的各个时期,其署理部事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因为得到皇帝信任而署理,有的以依附宦官而署理,有人因为需要挽救危机而署理,还有的案例是被后人理解为署理部事,还有由于入阁之后原官的继任者尚未到任而暂时代理。这之中,除最后一种情况尚属于正常行为,其他四种促使阁臣署理部事的原因都反映出当时内阁与六部关系的具体情况以及内阁的发展变化。阁臣署理部事的现实情况与明人所认同的“应然状态”产生了政治价值观上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明人的态度表明了他们对阁臣署理部事行为的评价。明人对阁臣署理部事的评价是在发生变化的,总体来看,反对阁臣署部事的意见居多,但在明代末期,短暂地出现过支持的声音。具体来看,嘉靖之前明人反对署理部事主要的原因是造成内阁与六部身份和职权的现实混乱,嘉靖之后,反对的意见主要是担忧阁臣权力过重。在天启时代,因为军事上的困境,朝廷出现短暂的赞同声音。阁臣署理部事一方面反映出内阁在明代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明人对阁臣署部事的评价,也能够反映出他们对不断发展的内阁在身份和职权上的定位。
王圻年谱
作者: 常振钰 来源: 辽宁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年谱 明代 王圻 日期:2018
描述: 王圻字元翰,号洪洲,上海人,生于明嘉靖九年(1530),卒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王圻自幼聪明,四岁即善于读书,七岁学戴氏《礼》,十岁负笈游学,走百里向郡中先生拜师求教,十四岁举秀才,补邑庠生,十六岁即廪于官学。后偃蹇科场二十余年,屡试不第,终于在三十五岁时举于乡里,第二年即登三甲进士,随即开始仕宦生涯。历任清江县令、万安知县、云南道监察御史、福建佥事、邛州判官、曹县县令、开州丞、青州同知等职,后拜陕西布政司参议,不受,辞官归乡里。在清江、万安任上,关心民生,轻苛减赋,赈灾救荒,扶持教育,深为地方百姓爱戴并得到朝廷的赏识。升任监察御史期间,敢于上疏言事,直指朝廷政事的弊端,虽然得罪权贵如张居正、高拱等人,仍正义直言,不屈服于权贵。之后仕途有诸多不顺,辗转多地,每到一任都能尽心尽力,心系百姓,以正直为立身行事的准则。后擢升陕西布政司参议,念父年老,辞官归去。同时王圻还是一位文献学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繁富,在文献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仅从三十五岁做官开始到其卒年,五十年间共编纂著作二十多部,特别是《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三才图会》等书,对后世沾溉甚多,尤为后世学人所重视,因而《崇祯松江府志》评论其所著述之功为:“皆惊世巨儒之学”。本年谱基本内容是为王圻生涯进行探索,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第一是干支纪年;第二是编订王圻生年中明朝所发生之重要历史事件,以期将其放眼于大的历史环境之中,以便更好了解其生活环境,以做到知人论世;第三是对其生平事迹进行编年,以探求其活动轨迹;第四是探求其交友交游情况,考其生平交际情况;第五是对王圻本人所写诗文、所编著之著作进行考证编年,以探求其文艺活动和思想。本年谱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年谱凡例,对年谱编写的体例加以阐释;第二部分为年谱正文,将谱主生平事迹按时间进行编排,并对不详或模糊处加以补充和考辨。
明中晚期吏治改革研究
作者: 邹云鹏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吏治 内阁 明代 高拱 张居正 日期:2015
描述: 高拱、张居正变法是明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变法运动彻底改变了一个垂死帝国的命运。这场运动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变法者高拱张居正抓住了晚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推行新法,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高拱任内阁首辅期间推动了官吏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及至神宗即位万历初年,张居正在高拱吏治改革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锐意更新,试图扭转明中期以来官场上贪下取,因循守旧、上下姑息、纲纪不正,追名逐利、官员殆政的局面。为此,他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宗旨的整改措施,建立了“考成法”,加强对官员考核和监督,澄清了万历初年的吏治环境,对缓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高拱张居正吏治改革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探析变法者高拱与张居正的变法举措,分析变法影响与对当前吏治改革的启示。首先还原变法前的明中晚期社会,分析明中晚期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探索高拱、张居正变法的背景。其次深入细致的探讨在这一时期之所以能够以内阁为首发动吏治改革的原因。再次通过探讨明朝的制度设计,深入分析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改革运动中,分析内阁的运作路径。第四是探讨高拱、张居正在吏治改革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最后探讨人亡政息、人存政举的原因及对当今吏治改革的启示。
高拱、张居正与隆庆政局研究
作者: 武玉杰 来源: 黑龙江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拱 隆庆政局 张居正 日期:2015
描述: 明代历史上的隆庆朝历时不足六年,历来史家着墨不多。但仔细考察这一段历史则会发现,隆庆朝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出现了诸如徐阶、李春芳、高拱等一批经世良辅,建立了戮力共为的相协型内阁。隆庆帝本人是一位“倚重内阁、万事有赖高拱”的平庸之君,使得高拱、张居正尽抒其之才,展其所能。君臣力挽枉澜推行改革尽除前朝弊政、顺势而为开放海禁缓解了明朝多年来东南沿海倭患问题的困扰、抓住机遇实现俺答封贡解决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随着隆庆帝的去世,端拱寡盈的局面不复存在,张居正附保逐拱的密谋得逞,并任内阁首辅,至此开启了万历新篇。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l)隆庆时期的政局;(2)高拱、张居正在隆庆时期的作用;(3)隆万政局的转换。
书信中的明蒙边事:张四维《与鉴川王公论贡市书》解析
作者: 王美珏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蒙关系 张四维 《与鉴川王公论贡市书》 日期:2014
描述: 明隆庆五年三月二十八日(1571年4月21日),明王朝以一纸敕封圣谕,将“俺答封贡”正式宣告天下,明与蒙古右翼诸部之友好关系由此缔结。回溯过往,自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1以来,历代明帝皆苦漠北之不宁,“每缘胡运之盛衰,驯致边疆之安危”2,“战”、“款”皆是难为。嘉靖一朝,北祸岁岁有之,“或在宣大,或在山西,或在蓟昌,甚或直抵京畿,三十余年迄无宁日”3。隆庆初期,俺答汗又挥兵汾、石间,地方荼毒为深。“北虏”之患,已是不可遏制。边患之烈,使得隆庆君臣齐心致力于北防建设,从而一改前朝军备涣散之状。值此,蒙古酋首俺答汗亲孙把汉那吉又因小忿而降明。明王朝在高拱、王崇古等“主和派”操控下,不仅予以妥善解决,更藉此良机,放弃前朝之“拒贡”,主动与蒙古诸部接洽,相互妥协,最终达成“俺答封贡”,其后一派安和,史书赞之“外不必攘而燧熄,岁登恬熙殷富,太平景象诚古今史册所未记睹者”4。张四维出身商家,此时官至吏部侍郎,与“俺答封贡”本该无甚系联,却因舅父王崇古时任宣大总督直面此事,而颇为上心。《与鉴川王公论贡市书》正是张四维与舅父就贡市问题所通书札。此二十三篇,起于隆庆四年(1570)十一月,止于隆庆五年(1571)九月,围绕“俺答封贡”这一明蒙边事展开,探讨了北虏诸酋(俺答汗、老把都、黄台吉、吉能等)之情态、议和之最新进展、入贡诸项、互市安排、互市情状等一系列问题,有大有小,有详有略,将“俺答封贡”初始之艰难至最终之美完,挥洒笔尖。张四维《与鉴川王公论贡市书》,于往昔,其在朝廷、边疆间互通消息,桥梁作用不言而喻;于今日,其价值有三:一来,记载了“俺答封贡”全貌,是为研究此盛事一手史料;二来,记录了张四维关于“俺答封贡”之“思”与“为”,为其表功之明证,亦助益于张四维人物研究;三来,张书反映了明廷“主和派”官员之积极,折射出明王朝一改先前之保守,主动寻机,终使“俺答封贡”不再为梦。
高拱文学思想研究
作者: 邱真真 来源: 兰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以载道 程式文 高拱 文学思想 日期:2014
描述: 高拱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高拱提出诗文要有益于治道,其积极推进简洁尚实的文风,禁止繁词。高拱作为宰辅,其文学思想与政府文化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一种官方的文学思想。其从政治需要出发,认为文章要服务施政,为此提倡有利于治道的简洁质朴的文风。高拱在《日进直讲》中提出“文”为载道之具,表现出“文以载道”的文学观,认为人品决定文品,主张先德行后文艺,德之具备,才能“崇德广业”,传承古圣贤之学,佐君泽民,以达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业。高拱的文学思想不仅仅反映在写给皇帝的有关文化政策制定的奏疏中,还大量表现在寿序、墓志铭、神道碑等程式文中。本研究是以高拱文集为基础,在细读文集的过程中,梳理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学观;通过对高拱创作的关注,探讨其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学内涵。高拱作品所呈现出的文学思想,整体上来看是一种官方文学思想,多存在于官方话语空间或公共话语空间。
高拱性格特征探微
作者: 刘小丽 来源: 西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格特征 明代 高拱 内阁首辅 日期:2014
描述: 隆庆晚年到万历初年,这是一个能臣辈出、风云际会的特殊时期,明代历史在这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高拱就是此时焕发璀璨光芒的一颗政治明星。他主导了隆庆后期的改革活动,为万历朝的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拱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具有多种面貌的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忠诚体国的臣子,也是一个崇拜权力的凡人;他既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大臣,也是一个刚愎急躁的上司;他既是一个公正严明的首辅;也是一个刻板严肃的父亲。这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政治改革家和实学思想家。本文分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绪论阐明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高拱研究现状做了简单回顾,在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上指明了本文的方向。正文共有三章。第一章通过现存历史资料探析了高拱性格特征的主要特征和具体表现。根据初步研究,高拱具有求真务实、刚愎直率的态度特征和果断、坚韧的意志特征,以及爱憎强烈的情绪特征。第二章分析高拱主要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其中自然环境与遗传因素造成的影响虽然确切存在但难以详加求证,社会环境的作用则相对容易深入查探,而高拱在各个年龄段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切对其性格特征造成的影响更加是鲜明而具体的。第三章将性格特征对高拱人生得失的影响做一总结。
阳明学的兴起与中晚明党社政治
作者: 刘浏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讲学 嘉靖朝 政学合一 阳明学 党社政治 日期:2013
描述: 围绕中晚明党社与党争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着学术与政治、地方社会与中枢朝局的分野。而书院讲学和在朝政争正是党社和党争问题分别于在野、在朝两个维度上的表现方式。党社和党争问题与这两个维度的多个方面都有牵涉,所以在研究时仍然要兼顾朝野政学,不可偏废。而这种朝野政学并行合一的组织形式,在阳明学兴起之时便已初见端倪。自正德朝以后,明代的中枢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原有的动态政治平衡趋于崩溃,大礼议中的君臣对抗和随后的朝臣分裂奠定了自嘉靖朝开始急剧恶化的中枢政治环境。而与此同时,暂时抛弃了得君行道路线的王守仁则在民间积极讲学并通过这种形式建立和整合了一支颇具能力和能量的政治势力。王守仁及其门徒通过科举入仕参与政治和不断建立事功逐渐奠定了阳明学派的地位并且最终对嘉靖朝朝局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王守仁最终也在万历十二年从祀孔庙。这个阳明学派所创建的由学入政再由政惠学的模式无疑已经显现出了极大的威力,而后续的东林复社等组织事实上也仿效了这一模式。但是阳明学与后续的党社仍然有包括目的、纲领等方面的不同。阳明学崛起中在朝建立的事功更非后续党社可比。受自身和时局所限,后续党社始终没能获得阳明学派一般的成功。然而由于阳明学自身的理论缺陷和明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这种政治组织模式之下潜藏着对朝政的重大危害。因此在高拱张居正当政期间,先后对讲学进行摧抑。在高拱和张居正相继去后,讲学入政的模式重新大行其道。讲学和师道复兴带来的学术多元化发展通过官员儒学学者的第二身份折射到政局上,严重恶化了政治空气,削弱了明朝政府的组织性。中枢朝堂的政治需要和地方社会的政治诉求共同指向了党社和党争,明王朝衰亡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