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渐次隆起 亟待突破
作者:张铎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下、秦长城边、萧关道上的固原,自古就是诗坛的一座重镇。《诗经》中就有不少反映固原生活的诗歌作品。如《小雅·六月》"薄伐猃狁,至于大原","大原"指今原州区一带。蔡琰《胡笳十八拍》云":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沓漫。"这里的"长城"指的是原州的秦长城。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王昌龄《塞下曲》、高适《登陇诗》、张籍《将军行》、卢照邻《陇山诗》,明代李梦阳《胡马来再赠陈子》,清代吴伟业《送朱遂初同年宪副固原》,乃至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等反映原州风物的优秀诗篇,均是中华诗歌史上的瑰宝,影响深远。
论戏剧翻译描写性研究的外部过程取向
作者:张铎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文是一篇关于戏剧翻译研究领域的元理论建构性论文。在对“戏剧翻译”之主体、客体以及实践行为进行重新定义与阐释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戏剧翻译研究”应当享有“翻译研究”学科元理论建构图中各理论研究分支的内容,并应首先在其描写性分支上得到突破。针对当前描写性分支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外部过程取向”研究,作为对“翻译研究”学科元理论的发展。其研究焦点在于揭示:社会中的行动者——在进行其象征性文化再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本文随后回顾了“翻译研究”学科对“翻译过程”的认识,并引入了布尔迪厄的“建构的结构主义”方法论和“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戏剧)翻译的过程存在于“文本空间”和“社会空间”两个层面。戏剧翻译行为,正是布尔迪厄意义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再生产实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戏剧翻译外部过程的定义、研究单位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逐一说明。随后,本文切实地开展了一项个案研究,以对上述元理论进行示例性的展演。研究的个案是1983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对《推销员之死》的戏剧翻译重演过程。本文首先回顾了以北京人艺为中心的戏剧场域的形成过程。随后,深入探讨了该过程各阶段当中主要社会行动者...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