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元代平阳杂剧研究
作者:张丽红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平阳杂剧盛极一时,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研究。 第一章概述元代平阳杂剧的繁荣状况并分析其原因。促成元代平阳杂剧繁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三:金元平阳地区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环境;平阳地区深厚的戏曲文化传统;平阳地区民间戏曲演出的兴盛。作为富有深厚的戏曲艺术底蕴的文化古邦,闪耀着浓厚地域性的,由古代宗教仪式、文化积淀而来的契合戏曲审美心理的民风民俗,在适宜的历史环境基础上,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最终促使该地一直存在的戏剧艺术萌芽发生质的飞跃,蓬勃发展起来。第二章以作家为体例,论述钟嗣成《录鬼簿》所载“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五十六人”中平阳籍前期作家的创作,解读其存世剧作,着重探讨了石君宝的婚姻爱情剧、李潜夫的公案剧及狄君厚和孔文卿的历史剧。第三章集中论述郑光祖及其剧作。郑光祖成年后长期客居南方,在平阳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元杂剧创作由前期向后期过渡阶段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爱情剧热烈讴歌了真情不可抑制的巨大力量,文人剧显示了包括作者在内的知识分子顽强直傲的人格精神,历史剧则表现了作者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和进步的人才观...
元代杨家将杂剧研究
作者:王泱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杨业殉国后不久,杨家将的事迹便流传开来。在宋、金对峙时期杨家将故事已经被说话人和勾阑艺人作为经常讲说和演出的节目了。可是由于南宋话本和金院本的文本缺失,元杂剧中的杨家将故事就是这一传说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创作型的文本,其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上世纪初元杂剧以“一代之文学”的崭新姿态出现在学人视野中。国学大师王国维和吴梅是元剧研究的翘楚。静安先生对宋元戏曲的剧目版本、演变轨迹、体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探幽触微。霜崖先生也在唱曲、制曲等方面构建了自己的理论系统。其二人在近现代元杂剧研究史上无疑具有导夫先路的作用。后学晚生应该接过前辈的大纛,将戏曲史的研究朝着更加细致、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把元代杨家将杂剧作为元代杂剧中的一种类型剧予以关注,不仅是杨家将戏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杨家将文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研究元代杨家将杂剧,以《开诏救忠》、《昊天塔孟良盗骨》、《谢金吾诈拆清风府》等元代杨家将杂剧传世作品为蓝本,运用文本考证的方法,对元代杨家将杂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一章对元代杨家将杂剧进行总体概述。简单介绍杨家将本事和元代杨家将杂剧之前的杨家将故事。梳理元代杨家将杂剧传世作品。分析元代杨家将杂剧写作原因,指出元代杨家将杂剧大量创作不仅受到元杂剧历史剧创作浓氛的影响,也因为杨家将故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二章准确提炼元代杨家将杂剧剧本的主题思想:忠义勇武的极力讴歌、忠奸正邪的较量、奸佞误国的大加挞伐。第三章揭示元代杨家将杂剧的创作心理:戏场代替战场的补偿心理、异族入主刺激下的抗争心理、英雄个人的崇拜心理、强烈的“中原化"本位心理。第四章将元代杨家将杂剧放在历代杨家将戏曲史上作纵向考量,充分肯定元代杨家将杂剧的地位与影响。
朱有燉杂剧研究
作者:陈捷 日期: 200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朱有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定王朱(木肃)的长子,作为皇室成员,他不仅有着显赫的身份地位,还以其丰富的戏曲创作闻名于剧坛。他的主要作品有杂剧三十一种,散曲集《诚斋乐府》上下两卷流存于世,以其杂剧创作成就最高,在杂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对朱有燉这位明初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同时也是历史上少见的藩王曲家作一点具体的研究。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朱有燉生平及其作品的考证,意在探讨他走上戏曲创作道路的原因,并对他杂剧作品的流存情况作一番梳理,纠正前人在考证上的一些讹误。第二部分为朱有燉杂剧内容的研究,分别从题材及分类、对元杂剧的继承、与元杂剧的差异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朱有燉的杂剧按其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神仙戏、妓女戏、水浒戏、历史剧和平民剧五大类,若按其创作意图则可分为社会剧和庆寿剧两类。由于明初时代去元未远,朱有燉在创作上也明显受到元杂剧的影响,在内容选材、情节设置上都有着元人的影子。但是,受其贵族身份的局限,作品的思想深度却远远不及元杂剧,更多的是强调风化,宣扬封建伦理,少了元杂剧中鲜活的生命力。第三部分为朱有燉杂剧形式的研究。主要从他对元杂剧体制的突破、其文辞的散曲化倾向以及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朱有燉杂剧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他对元杂剧体制的创新和突破。他的很多作品都打破了元杂剧严格遵守的“一本唱四套北曲”和“一人主唱”的原则,其原因当是受到南戏的渗透和影响,这直接促成了明中叶南杂剧的诞生。受元代“曲本位”观的影响,朱有燉的杂剧创作中也存在着散曲化的倾向,但其在文辞上多习元人旧语,有本色之风,尤其是宾白艺术上远胜于元人。第四部分为全文的总结,阐述朱有燉与明初宫廷剧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朱有燉是明初宫廷剧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宫廷剧是北杂剧在元末明初走向衰亡的一次回光返照,曲词华美,场面宏大是其主要风格特色。宫廷剧的出现与明初的政治经济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种特定时代下的产物,明初宫廷杂剧有其一定的历史价值,值得认真探讨。
叶小纨及其杂剧《鸳鸯梦》的艺术特色和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陈雪琪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叶小纨在沈、叶两大家族的文化和艺术的浸润下获得了一定的文学积淀,又在沈璟等人和明中期大环境的影响下创作出第一部由女性执笔完成的杂剧作品《鸳鸯梦》。叶小纨是在整个文学史之中难得一见的各种文体都很得心应手的女性文学创作者,虽然只有极少的作品得以流传至今,却是十分有价值的经典之作,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感情,即使穿越了数百年光阴也丝毫没有褪色,让人情不自禁感叹她与姐妹们的感情之浓烈,姐妹相继魂归离恨使她在痛极之时写下如此哀乐挽歌,却也为文学和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鸳鸯梦》杂剧在艺术上亦有独到之处。首先,剧作在体制上有所创新,剧作将正名置于开端,其下继以一段开场戏,既不似南戏的“开场”,又不似北剧的楔子,而开场戏之后又有一个“楔子”;剧作虽以杂剧形式写成,却不按杂剧演出体制分折,而是用南戏或传奇的“出”为场次名称,可见剧作是有意要突破北杂剧的旧有体制。其次,剧作文采斐然,曲词典雅。作品中“拟男”的写作手法十分新颖,除对姐妹的怀念之外,还表达渴望身为男性施展抱负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鸳鸯梦》中更多的抒发了空有一身才华而得不到重用的不满和郁闷。叶小纨通过《鸳鸯梦》强烈的表达出了她对社会的控诉,以及对于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极度不满与厌恶。从《鸳鸯梦》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叶小纨的女性意识已经开始展露,虽然属于不自觉的萌芽意识并且相对薄弱,但在明朝末期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她为女性发声,强调女性的社会地位,抛却男女私情,渴望寻找志趣相投的知交密友。本文从叶小纨的身世背景和生存环境出发,研究杂剧作品《鸳鸯梦》的创作契机和创作过程,及其剧中的女性意识的初现和对后世的影响。
朱有燉杂剧中的脚色设置
作者:张召鹏,杨露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作为明代初期最重要的剧作家,长期生活在开封的周宪王朱有嫩虽师法"金元风范",但却大胆进行创新,从而突破了杂剧原有体制的藩篱。从脚色设置方面来看,朱有燉杂剧虽与元杂剧的脚色设置相仿,但分类更为细化更为复杂,分工更加明确合理,使用更加灵活自由,突破了元杂剧一角独唱的范式。朱有燉杂剧中脚色设置的变化,是明代初期戏剧形态演进的具体体现,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论清代杂剧的个人化倾向
作者:徐坤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清代杂剧作家深化了明中后期杂剧作家个人化的观照方式,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融己身入剧,注重主体情感与个体趣味,使个人化特色表现在戏曲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一个人化倾向有其产生的独特原因,它在推进清杂剧案头消亡的同时,亦促成了文人杂剧的最终完成.Writers of zaju in Qing Dynasty advance the individualized tendency of those in mid and later Ming Dynasty. They are centered on themselves and get immersed in zaju. They pay attention to subjective emotion and individual taste, resulting in the embodiment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n all aspects of zaju. There are peculiar reasons for this tendency, and zaju advances the eradication of closet play of Qing Dynasty and promotes the accomplishment of zaju written by scholars.
上页 1 2 3 4 ... 5 6 7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