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明中叶知识体系建构的多元取向:从李夣阳〈刻《战国策》序〉谈起
作者:王昌伟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嘉靖2年(1523),巡按河南的王溱(生卒年不详)打算刊刻《战国策》,为此特别请文学复古运动的领导者李梦阳(1473-1530)作序。通过对序文及李梦阳相关着作的细读,本文旨在说明,从表面看来,李梦阳似乎是以卫道之士的口吻,通过作序的方式批判《战国策》为畔经离道之书,事实上这篇序文实含有多重视角。要理解李梦阳这篇序文的学术思想史意义,我们必须把它放置在明中叶以还「杂学」或诸子学兴起的背景下考虑。跟宋代以来的理学家强调士人学术应该统一在宏大和具普遍意义的「道」之下的倾向不同,明中叶以後的思想家对世界的理解,则是以多元和分别为基础,强调万物的分殊和差异。本文将说明,李梦阳序《战国策》的多重视角,正反映了明代中叶知识界重视多元性和差异性多於普遍性的特点。
李梦阳与书院文化
作者:王昌伟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是明中叶文学复古运动的领军人物,名列明代文学史上的“前七子”。由于李梦阳在文学领域的深远影响,学者在研究李梦阳的时候,一般只关注他的文学思想和活动,甚少涉及其余。其实,文学只是李梦阳整体学术的一部分。李梦阳对书院文化的参与,揭示明中叶书院文化发展的其中一个面向。南宋士大夫基本上有两种看待书院的方式。一是进入国家体制成为官学的一部分,二是让不完全认可官学教育的改革家试验其有别于,但不一定和官学对抗的教育理念的场所。李梦阳著作中和书院有关的篇章,证明其代表的正是前一种观点。李氏把书院视为官学的延伸,剔除了理学私学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国家体系的附庸。
晚明诗学研究中的“早期启蒙”范式辨正
作者:王逊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以"早期启蒙"思想为理论指导来观照晚明诗学现象系学人共识,但个中存在的诸种缺失却少见反省。晚明诗学与早期启蒙思潮关联之确立,多是基于某种理论的历史追溯,所谓"本然"更多出自于"应然",但学人却不免将"策略"当作了"前提"。作为一种"宏大叙事",早期启蒙范式遮蔽了问题的复杂与多元,使我们对于晚明的理解陷入单一视角。就对文学现象的解读而言,所谓的新见解并未超出传统认识,并且还存在主观情绪过度激昂、相关判断过于草率和简单化等缺失。在构建启蒙诗学通史的过程中,多是主题先行、简单类比,而未联系各自语境作深入阐发,对彼此的内在勾连也没有清晰界定,最终形成的结论或是存在误读,或是对某些向来极具争议的话题简单取信了有利于自己的一种说法。
明代复古派诗学中的「摹拟」议题
作者:陈英杰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復古派雄踞有明一代詩壇百餘年,惟創作實踐「摹擬太甚」的疑雲,歷來非議者眾。這一常見的標籤是否可能流於簡化?本文聚焦復古派內部的自我省察,結合詩歌文本的證析,當可提供系統性的解答。文中首先梳理復古派文獻中「摹擬」相關詞彙的用例,其次確認復古派自我省察摹擬之弊時,所指向的作家、作品。文中尤側重於釐定復古派摹擬之弊的四種類型:餖飣雜湊、略換字句、盲目仿語、承複古語。最後指出復古派期於漫長學古歷程中,由仿語而深化、昇華,整體解悟古人藝術軌則,而臻於一種「得神型摹擬」。故綜觀之,復古派對於「摹擬」,既有多元反思,亦具深層堅持、高遠之理念,其觀念思維重層而立體,洵非簡化的負面標籤所能收編殆盡。
李何论争的明代言说述评
作者:冯小禄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和何景明的论争,明人大多认为是李欲压倒何而发动了论争,带有文人相轻的性质;对李何的论争观点,从文献反映的角度看,袒李派占了上风,比护何派和中立派都多。从中可见明代中晚期文学热衷复古而警惕师心的浓重风气。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三重动因
作者:罗书华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生,包括了三方面的原因:在权力地位上,不满于李东阳等馆阁文臣的压制,在文风上不满于三杨以来流行的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台阁风格,在思想上不满于越来越占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及其对文学的侵蚀。复古运动既包含对当代馆阁文臣的挑战,也包含对开国之初三杨台阁文风的批判,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对明代以来更加强化的宋明理学的反思。它们与心学一道构成了当时"厌常喜新"的社会新思潮。
上页 1 2 3 ... 24 25 26 ... 48 49 50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