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深山曲路见桃花——徐祯卿《偶见》赏析
作者:同林,利民 日期: 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这是明代诗人徐祯卿的一首七言绝句。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昌国,吴县人。少与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有"吴中诗人之冠"之称。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为"前七子"之一。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作品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等。
前后七子的诗学祈向
作者:陈文新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弘治、正德至嘉靖前期的道德理想主义和批评精神,表现在诗学领域,则是前后七子的崛起。并非偶合,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与王阳明一样,他们是一群高扬道德风范,志操耿介的士大夫。比如前七子领袖李梦阳(1475—1531)。他曾于弘治十八年(1505)上书孝宗,淋漓尽致地指陈二病(士气日衰,中官日横)、三害(兵害、民害、庄场饥民之害)、六渐(匮之渐、盗之渐、坏名器之渐、弛法令之禁、方术蛊惑之渐、贵戚骄恣之渐),最后直指皇后之弟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因这封疏,他被逮下狱,但他一点儿也不后悔。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载:"李献吉为户部郎,以上书极论寿宁侯(即张鹤龄)事下狱,赖上恩得免。一夕醉遇侯于大市
论明代前七子之儒士化
作者:史小军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前七子在复古运动后期普遍存在着从文人向儒士转化即"儒士化"现象,王廷相、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等为其代表.转化的方式、程度虽不尽相同,学术指向却基本上以关学为旨归,是前七子关学品性的直接反映,唐宋派的崇儒之路是前七子转化之途的自然延伸.文人与儒士的地位差异及正、嘉年间士人心态的变化是"儒士化"现象在当时风行的主要原因.
薛蕙的文学观
作者:李庆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的正德、嘉靖、到万历中期,或者说16世纪前半叶的文学,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兴盛的时期。在有关论著中,对这一时期论说,主要都集中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归有光的唐宋派等流行的文学
元明之际宗唐诗风传播的一个侧面——以“二蓝”师法渊源为中心
作者:陈广宏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元末明初的闽中地区,被认为是有明一代宗唐诗学观念与诗风播迁的一大策源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曾经诞生了以林鸿、高棅为首,所谓“闽中十子”的倡鸣唐诗之诗派,尤其自高棅《唐诗品集》、《唐诗正声》出,史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厥后李梦阳、何景明等,摹拟盛唐,名为崛起,其胚胎实兆於此”。
明诗研究方法举隅——以“李、何之争”为例
作者:余来明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诗在近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受到很大关注,产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作为古典文学后兴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如何作进一步推进?本文以论析李梦阳、何景明间的文学论争入手,强调通过阅读、梳理原始文献,在明代诗歌演进的具体历史情境中展开研究,而不是以清人评论作为建构明代诗史的依据.
上页 1 2 3 ... 38 39 40 ... 48 49 50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