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二十世纪上半叶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作者:任宗仪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自莎剧诞生以来,无论它被传播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中国同样也不例外。十九世纪后期莎剧被当时的传教士带到中国以来,它就逐渐开始被中国社会所接纳,尤其是自二十世纪初期之后,它在中国社会的给个阶层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它不仅仅是当时中国与外国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社会了解外国思想、文化、政治、社会民俗等各方面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莎剧的研究越来越多,关于它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传播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因为,通过对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分析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现状,例如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对外交流、文学创作、思潮变迁等方面;即可以把它当作是我们了解与研究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较为全面的回顾一下近三十年国内学术界对莎剧的研究现状,莎士比亚本人、莎剧作品、莎剧在中国传播等方面都有涉及到,研究成果非常多。这些前人的研究成果都为本文的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也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做了一些必要的说明。第二章的所有内容都是在阐述莎剧能够在当时的中国得到传播的基础,这个传播的基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莎剧与中国传统戏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莎剧创作根源是希腊悲剧和喜剧,而希腊悲剧和喜剧与中国传统戏剧都被世界公认为三大最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二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以性,这些相似性自然也就遗传给了莎剧;本文通过莎剧与关汉卿、汤显祖的戏曲之间的平行比较来印证了这一点。第二个方面是莎剧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且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都是封建思想占据统治地位,都急需进行一场思想上的解放运动,以便把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莎剧,自然也就被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选中,这也直接推动了莎剧当时在中国的传播。第三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莎剧当时在中国传播所面临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传播途径的问题,另一个是莎剧翻译版本的问题。自从莎剧传播到中国以来,国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接收和传播它;第一种通过是来华的外国传教士的介绍,这是最早的方式;第二种是中国留学生回国后自发传播莎剧的行为,是所有传播途径中最重要的一个;第三种是受到日本的影响,主要是受当时日本戏剧改革运动的影响,中日两国是邻国,相互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而且在此运动中还为中国培养了许多的莎剧传家。在莎剧被传入中国以后,国内学术界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翻译版本的问题,由于莎士比亚在创作莎剧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英国的一种素诗体,而这种体裁在我们汉语言文学中却无法找到与之完全相对应的体裁,而导致当时国内的学术界采用了两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一种是按照坚持莎剧原文的体裁去翻译;另外一种是采用当时比较流行的汉语散文或白话形式去翻译莎剧。第四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莎剧在当时中国传播时所带来的影响。它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给当时中国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无论是文学创作、思潮变迁、学校教育还是其它方面都因为受到了莎剧的影响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学创作方面,中国传统戏曲正是在吸收了以莎剧为代表的西方戏剧的特点下而产生了变化,最终诞生了中国现代话剧。它对中国的学校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在丰富学校教育内容的同时,还改变了学校课程结构的设置,尤其是为中国专门戏剧院校的产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荒诞剧研究
作者:全秋菊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研究中,中国荒诞剧这块领域被严重忽略、漠视甚至歪曲,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敢于理直气壮地承认有中国荒诞剧。对中国荒诞剧的学术研究虽有一些文章或著作论及,但都没有作过深入的探讨。应该说,对中国荒诞剧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论文主要论述中国荒诞剧定义的确立及荒诞剧形成的历史溯源,并对中国古代荒诞剧的发展作全面的探讨。 第一部分通过中国荒诞剧与中国荒诞小说的比较,通过对当代荒诞剧模式的剖析,指出确立中国荒诞剧的必要性。中国荒诞剧之所以处于目前的尴尬状态,是因为我们完全以西方荒诞剧为坐标体系,而忽略了中国荒诞剧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中国荒诞剧成熟早,有着悠久的发展史,虽然历来受到封建传统势力的排斥,但仍在荒诞艺术的土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它们应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自己的一席地位,而不是在西方荒诞剧的光环下成为自惭形秽的侏儒。中国荒诞剧既具有西方荒诞剧的某些特征,又具有自己的中国特色。 第二部分通过对荒诞原义的诠释和对荒诞演变的溯源,整理出一条由荒诞意识演变为荒诞艺术,再由荒诞艺术演变为荒诞剧的发展线索,探讨了荒诞艺术与荒诞剧之生存关系。荒诞有着多方位的生存空间,但它的发展基本离不开两个系统:鬼神魔怪系统和人本系统。本文认为中国荒诞剧的繁荣还与狂狷一族、任诞之风和异端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狂狷一族,才有任诞之风;有狂狷与任诞,才有异端思潮的兴盛;有异端思潮的流行,才有中国荒诞剧的繁荣。狂狷之士以狂为荣,以怪为尚,以丑为美,为中国荒诞剧的产生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广阔的审美空间。异端思想的活跃,造就了中国荒诞剧的反传统意识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荒诞剧的类型与创作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中国荒诞剧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内容十分荒诞;二是形式非常荒诞;三是内容与形式都很荒诞。与西方荒诞剧相比,中国荒诞剧并不排斥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和荒诞人物形象的塑造,它在主题、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同样有一些作品与西方荒诞剧十分接近。中国荒诞剧的创作手法主要有象征与变形、讽刺与戏谑、漫画与夸张等。与西方荒诞剧相比,中国荒诞剧虽然也用这些手法来达到反理性、反现实、反传统的目的,但它也非常注重感情色彩和象征旨意的表达。 第四、五、六部分对明代、清代和近代的荒诞剧作了一个概况性的论述。明清是中国古代荒诞剧的鼎盛时期,近代是荒诞剧的持续发展期。明代荒诞剧是信仰危机和社会上光怪陆离现象的产物,清代荒诞剧则烙上了深深的幻灭与荒诞不经的时代色彩,近代荒诞剧融进了战斗性和革命性的时代精神。这三个时期,无论是作家作品,都蔚然可观;更难能可贵的是,还出现了像徐渭、汤显祖、蒋士铨、嵇永仁、洪炳文这样的荒诞剧大家。 中国荒诞剧经过明清的繁荣和近代的发展,到现代又出现了创作高峰,以熊佛西为代表的作家吸收了西方表现主义手法,融入西方现代思想并加以创新。另一个荒诞剧鼎盛期是在八、九十年代,以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为突破口,以高行健的无场次荒诞话剧《车站》等为代表,荒诞剧作品层出不穷,他们在思想和手法上力图吸取西方荒诞派戏剧的养分,融入现代意识,创作出浓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荒诞剧作品。这种力图使现代荒诞剧与西方戏剧新潮接轨的开拓性实践是功不可没的。相信中国荒诞剧在不远将来的下世纪,它本身所特有的荒诞、怪异与魔幻基因必定会与其他文学艺术基因相结合,在高科技发达的影响下,创造出另一个别致的荒诞剧春天来! 本论文独具创见性的地方: 一.这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本论文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填补和完善了中国戏剧发展史乃至中国文学发展史对中国荒诞剧专题研究之空白。 二.提出中国荒诞剧的新概念,廓清了中国剧坛一直存在的以西方荒诞剧为坐标体系而对中国是否有荒诞剧则采取各种各样含混不清的说法。 三.认为 中国荒诞剧 在明代已大量出现并迅速繁荣,也就是说,中国荒诞剧并非是在西方荒诞剧的影响下才出现的,而是有着更为久远和辉煌的历史。 四.对中国古代荒诞剧发展史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并通过中西方荒诞剧的比较揭示了中国荒诞剧的特定内涵与个性。从它的起源、演变到它的形成,从它的兴盛、发展到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从它的特征、类型到它的创作手法,从它的作家作品到整个时代的荒诞剧风貌,本论文都作了全面的论证与有益的探索。 五.指出了中国荒诞剧本身固有的许多生命基因对未来戏剧甚至整个艺术繁荣的积极意义。
中国的风流宝鉴:论《世说新语》
作者:曹凯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志人小说。它是一部趣书,也是一部奇书。说它“趣”,是因为它生动地记载了汉末魏晋间文人士大夫的逸闻轶事,妙趣横生,谐味盎然;说它奇,又是因为它仅用六万余言的篇幅,就写了一千五百多个人物,其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不下五六百个,常常是三言两语,就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因此,冯友兰先生把《世说新语》誉为“中国的风流宝鉴”。 “魏晋名士风度”是研究《世说新语》的学者,最为关注的话题。魏晋名士生存在“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精神极其自由,极其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世说新语时代”。本文对“世说新语时代”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和系统概括。 “世说新语时代”有四个特征:1、人生最痛苦。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以及以后发生的军阀混战,给社会带来严重灾难,百姓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2、思想最解放。随着汉帝国统治的崩溃,儒学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诸子中的其它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开始变得多样化。在当时诸多的思想潮流中,道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来,老、庄思想被加以改造,并最终形成了玄学思潮。3、个性最张扬。魏晋时期是个性觉醒的时代。在各种思想纷纷出现,论无定检的情况下,魏晋士人的个体意义充分地突现出来,在他们的言行中,强烈地表现出独立人格和张扬个性的精神。4、生活最艺术。在中国士大夫的人格发展史上,没有哪个时期的文人像魏晋名士那样看重人格的外形美,这使得魏晋的生活充满了艺术的氛围。审美心态也使魏晋士人抛弃了人生的功利目的,并不断把自己的生活行为推向艺术化、审美化。“世说新语时代”孕育了《世说新语》一书;“世说新语时代”也绽开了魏晋名士风度之花。本文以通俗明了的语言从五个方面,对“魏晋名士风度”的表现进行了概括。1、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追求优雅从容的风度。嵇康面对死亡表现出的从容、王羲之以自然而真实的姿态应对郗鉴派来择婿的门生、谢安在危险情况下的镇定自若,像他们这样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的修养,表现出魏晋名士的风度。2、恣情越礼,不随于俗,服药行散,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司马氏在篡夺曹魏政权后,借口“以孝治天下”来镇压对立派世族的反抗。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名士对这种虚伪残忍的行径十分不满,他们主张依照人的自然本性无拘无束地生活,提倡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和虚假做作的率真之情。在他们的影响下,魏晋名士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生活作风??恣情越礼,服药行散,纵酒任性,放诞不羁。3、热衷谈玄,善于应对,语言机智、幽默和戏谑。魏晋名士起初为了全身远祸,不谈政治,而谈玄理,后来逐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并通过谈玄来显示名士们的高贵风雅和才能,从而使他们的语言富于机智性和幽默感。4、颂扬隐士,鄙薄功名富贵,欣赏自然,描绘自然。在魏晋时期,抛弃功名富贵以追求自适,成为名士所赞赏的行为,于是他们的足迹,开始从繁华闹市走向山水自然。自然美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目标。5、争豪竞奢,挥霍不让于人。西晋的豪奢之风在魏晋时代最为突出,其中,以石崇和王恺为代表。“魏晋名士风度”是魏晋名士们内心世界的体现。当我们剖析魏晋名士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时,是无法回避其所生存时代对他们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魏晋名士风度产生的社会思想根源。由于魏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权威思想的崩溃和重建的交替时期,所以魏晋名士的言行举止、仪态形成独特的风采,这是产生“魏晋名士风度”的主要原因。东汉以来士人们叹息生命、追求享乐的思想情绪与心态,以及正始以后兴起的玄学思潮等因素,对魏晋名士风度产生的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魏晋名士这种对人生艺术化的自觉追求,这种对个性化的向往,这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乃至整个魏晋时代无拘无束的氛围,形成了有利于文学发展的土壤。魏晋风度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诗歌的豪纵、飘逸,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格特点,正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颠峰的产物,是魏晋名士风度影响下结出的硕果。在苏轼洒脱的人生态度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魏晋名士们的身影。此外,像徐渭、汤显祖、公安“三袁”等人的思想和作品中,都深深地烙上了魏晋名士风度的印记。
论沈王景的戏曲创作
作者:李洁 日期: 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沈是明代与汤显祖双峰并峙的戏曲大家,但建国以来,许多论者以汤显祖为明传奇的代表作家,对沈则多采取贬抑态度。本文以沈作品为依托,论述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