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修辞心理视角下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夸张修辞研究
作者:张敏 日期: 202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作为东西方戏剧文学的并世双星,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对夸张修辞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夸张注重主观情意的畅发,故而从修辞心理视角出发研究汤莎戏剧中夸张修辞的表达与接受的过程及其修辞效果,对于探索戏剧语言、人物和主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以汤莎戏剧《牡丹亭》《紫钗记》《哈姆莱特》《李尔王》为语料,拟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汤莎戏剧中有哪些夸张修辞,其语言形式和特点如何?(2)汤莎戏剧的夸张修辞表达者和接受者分别经历何种心理过程?(3)汤莎戏剧的夸张修辞有何表达和接受效果?研究发现:(1)汤莎戏剧的夸张修辞使用广泛,就结构而言,直接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间接夸张(比喻夸张、用典夸张、排比夸张、折绕夸张、超前夸张)均有分布。在语言特征上有同有异,词汇层面上汤莎皆用含有数词(千、万)的夸张,不过汤偏爱含“三”和“九”的数字,而莎则喜用“二”的倍数。此外,汤常用人名典故夸张;句子层面上皆用排比、疑问和感叹句形成夸张。(2)汤莎戏剧的修辞表达者在构建夸张修辞文本时皆经历了感知和体验客观事实、创造夸张意象和实现语言表征三个阶段;修辞接受者在解构夸张修辞文本时皆经历了本体意象和夸张意象再现、对比和融合三个阶段。(3)汤莎戏剧夸张修辞的表达效果主要有抒发强烈情感(悲伤、愤怒和爱慕之情)、刻画人物形象(男性和女性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至情和伦理)和创造审美价值(形象、意象和意境之美)。夸张修辞的接受效果可归为共鸣情感(悲伤、愤怒和爱慕之情)、复现人物形象(男性和女性形象)、领悟戏剧主题(至情和伦理)和获得审美体验(形象、意象和意境之美)。本研究从修辞心理学视角研究汤莎戏剧中的夸张修辞,期望把握汤莎戏剧的修辞语言、人物和主题,从而丰富我们对这两位同时代戏剧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
汤莎戏剧反复修辞格比较研究
作者:谢稳英 日期: 202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被誉为东西方戏剧的“双子星”,两人的戏剧作品自问世以来便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历演不衰,享誉世界。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丰富而生动的修辞语言经过两位戏剧大师精心设计与安排,反映出剧作家深邃的戏剧美学思想。反复修辞是汤莎戏剧中使用频繁、让人印象深刻的修辞格,非常适合作为我们探索汤莎戏剧语言奥秘的切入点。本研究以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奥赛罗》中的反复修辞为主要语料,对比分析汤莎戏剧反复修辞的表现形式及其语言特点,阐述反复辞格的戏剧修辞效果及其背后的修辞心理动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从汉英对比角度,描写、归纳汤莎戏剧反复修辞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异同及其原因;其次,从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两个层面描写分析反复辞格的修辞效果;最后,从修辞心理学角度阐释反复修辞格及其修辞效果产生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汤莎戏剧中的反复修辞均可基于三种不同的语法层级单位(单词、短语或词组、句子)构成“连续的反复”和“间隔的反复”两种基本格式,但二者在不同层次上的使用频率却有不同。总的来说,汤显祖戏剧在短语或词组层面的反复修辞频率更高,而莎士比亚戏剧在词语层面的反复修辞更为频繁且灵活。由于汉语和英语语言结构和形态上的差异,汤莎戏剧反复修辞还出现了各自特有的类型。如汤显祖戏曲中“叠字”反复(字的层面)和“结构式反复”(词组层面),是汉语反复修辞的特有方式,表现出汉语单音的特征以及汉民族整体性思维特性;而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其特有的反复修辞类型包括“小品词反复”和“同源反复”,主要表现为在单词层面上的间隔反复,英语语法结构特征和构词方式造就了这种汉语所没有的反复形式。第二,反复作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在戏剧作品中可以产生特殊的戏剧修辞效果。通过对比发现,汤莎戏剧反复辞格的修辞效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表现在美学感染效果、情感效果以及戏剧主题效果三个方面,而且这些反复修辞效果的达成得益于修辞主体(言语表达)、修辞受体(言语接受)以及修辞技巧三者之间共同的作用。第三,修辞效果源于一定的修辞目的。从修辞心理学视角,反复修辞及其修辞效果的产生主要基础“注意强化”这一心理机制。中英语言修辞均借助反复修辞这一表达方式,反映出人类共同的一种修辞心理倾向。本研究融合修辞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视角,对汤显祖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反复修辞格展开系统对比研究,体现了修辞学与其他外部学科的互动与交融,希望能对汤莎戏剧语言修辞研究有所贡献。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