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袁宗道文学研究
作者:陈晓艳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在明代文学史上,公安三袁以反对拟古、标举性灵而享誉后世,被称为“公安派”。袁宗道是三袁之中的长兄,在为人与为文两方面均对宏道、中道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因而,对于宗道,历代学者都认为他对公安派这一文学流派的建立有先发之功。笔者从研究家乡本土作家的热忱出发,认真研读《白苏斋类集》所有诗文,并结合地方文献和相关别集,试图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袁宗道的生平、文学思想以及诗文创作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从而对其地位和影响做出准确的评价,并简要对“公安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袁宗道诗文研究
作者:马骥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公安派的文学创作是晚明性灵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袁宗道作为这一流派的先发主将起着涤除复古遗毒、确立创新理念的作用,他的文学创作对其弟袁宏道、袁中道的影响甚深。研究袁宗道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有助于进一步廓清公安派肇兴时期的发展脉络,构建公安派研究的整体框架。本文分为五个方面对袁宗道诗文展开论述。 绪论部分主要概括袁宗道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归纳袁宗道研究成果,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重点。 第一章,简述袁宗道的生平及其在公安派中的位置。重点论述了晚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士人风气,同时对袁宗道的生平和思想进行简介,从而探寻袁宗道性灵文学主张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土壤。 第二章,通过对袁宗道文学思想中“反对复古模拟”、“主张‘自家本色’”、“崇‘识’、尚‘理’、重‘德’”等三个方面的梳理,展示其文学思想中既创新又保守的特点。 第三章,概括袁宗道诗歌的主要内容,将袁宗道诗歌分为反映其儒家情怀、厌官情绪、闲居情景三个方面,并总结其诗歌的“清润和雅、即物起兴”和“朴素直白、平淡自然”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总结袁宗道散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本章从文体特色出...
汤显祖尺牍研究
作者:崔晶萍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戏剧“临川四梦”取得了巨大声誉,令其蜚声曲坛,因此“世但赏其词曲而已”,而对于汤显祖的其他作品都很少问津,实际上他的尺牍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汤显祖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和教育,从尺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思想品格中,自然形成的许多值得称道的儒者风范。儒家称思想品格最尚者为“君子”,汤显祖以君子人格为其理想人生的追求,为官时清廉爱民、忠君惜才,在政治体制衰败之时,汤显祖更为崇尚真诚,以天下为已任,且身体力行,不放弃理想政治的追求。此外,道家和佛家思想对汤显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其尺牍中表现出明显的隐逸情怀,他厌倦官场、远离“党争”、拒绝结朋党、崇尚陶渊明的人品和归隐生活,虽几经徘徊,毅然归隐,寄情山水,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并安心读书著书,从中获得新的乐趣。汤显祖作为明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作品甚为丰富,但缺少直接论述其文学创作思想的作品。这一缺憾却在尺牍中得到了弥补,他反对复古提倡创新,提倡“文质合一,以质为本”;在戏剧创作上,提出著名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情梦”戏曲理论及“意趣神色”思想,并要求戏剧要“音律自然”。他的尺牍语言明晰省净,富有超脱尘俗的诗人气质,情趣非常古雅,评时议政、论学衡文、抒情寄怀,往往信手拈来,即成天然佳构。所以挖掘、探索、开发汤显祖尺牍中更多积极合理的精神资源,仍将是明代文学研究乃至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焦竑研究
作者:龙晓英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焦竑是明代值得整体研究的作家之一,其家世生平散见于多种史料及笔记中,且诸书记载各异。经过对多种材料梳理和辨析后,证实:焦竑祖籍山东日照,其始祖焦朔被朱元璋受世袭千户,遂落籍南京。父文杰。焦竑行三,长兄焦瑞,次兄焦靖,四弟焦皙。焦竑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卒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享年八十。其先娶妻朱安人,朱安人卒后次年娶赵安人。他有三子四女,长子尊生,次子周,又名朗生,三子润生。 焦竑师承众多,其中最重要的,对其影响最大的当是泰州学派学者和教育家耿定向。他对焦竑有知遇之恩,同时,他二人的遇合,是焦竑一生学术的转折点,焦竑由此步入心学的殿堂。耿定向对焦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儒家思想。二,心学思想。三,人生价值的取向,即焦竑决定以学者名世,而非文人。 焦竑交游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是思想家李贽与公安派。他与李贽相互引为千秋知己,他一生极为推崇李氏之学,并不遗余力传播李氏之学。他与公安三袁有师承关系,三袁的心学启蒙思想即源于他。而且他还是三袁向李贽问学的中介。袁宗道在向他问学后即拟反对复古。袁宏道受其影响更大,宏道曾多次从他问学,在他的“性灵”之说的影响下,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他与公安派的黄辉、陶望龄友善,他们或谈学论道,或诗文唱和,互有影响。 焦竑的文学主张能兼及到自我意识和群体观念。其文学创作也颇多成就。《明史》评其散文“典正雅顺,卓然名家”。《金陵丛刻》作者蒋国榜则说:“上之接方正(方孝儒)、宋文宪(宋濂)诸老,下以不为唐荆川、杨升庵辈所笼罩……信乎大雅君子,卓而不群者也。”其诗清新可诵,“诗则陶(渊明)、韦(庄)为质、王(维)、孟(浩然)为神。”诸评语较能概括其文风。他的小品文创作亦丰,有《焦氏类林》、《焦氏笔乘》、《玉堂丛语》诸书传世,另有《明世说》已亡逸。其小品文或议论通达,或形式自由,或语言精警,尤以描写时人之文见情致。
邹迪光研究
作者:刘禹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邹迪光(1549-1625),字彦吉,号愚谷,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年甲戌(1574)中进士,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罢官后,筑愚公谷于无锡惠山之下,从此安然享受与诗书佛经、花鸟虫鱼相伴的归隐生活,娱情丝竹,品茗听曲,优悠以终。邹迪光集文人、官吏、书法家、绘画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在明万历年间的江南一带有着很高的名望。他交游甚广,文学家王世贞、王世懋、吴国伦、李维桢、王穉登、钟惺、谭元春、钱谦益,戏曲家汤显祖、屠隆、梅鼎祚,书画家董其昌、邢侗、米万钟、李日华、赵宦光等都与之有来往。邹迪光著述甚丰,文体皆备,颇有文名,他有其自成体系的文学思想,且其文学思想亦受主流文坛思想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然而,学界目前对邹迪光的研究还不够,本文试图在所编纂的邹迪光年谱的基础上,从家世、生平、交游、著述、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六个方面,对邹迪光进行较为深入地考察和研究。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