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焦作怀梆戏研究
作者:王静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怀梆是发祥流行于“古怀庆府”(今焦作地区)一带的古老稀有剧种,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咸丰、同治年间是该剧种的繁荣昌盛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曾出现过活跃的局面,现今怀梆剧种逐渐衰落,已走到了濒危的边缘。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方政府对其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呈现出良好的恢复发展态势。怀梆艺术是“怀川”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该地区人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性、民俗民艺、地方语言等多方面熏陶和滋养的优秀稀有剧种,但该剧种的现状与前景却非常令人担忧,抢救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怀梆剧种作为研究对象,遍寻史料,从其源流、戏曲音乐、语音念白、传统剧目及其文化内涵、行当、演员以及该剧种的发展现状、保护与传承等多个方面做比较详细的分析阐述。全文共分绪论和正文两大部分。绪论部分,是简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创新之处。正文部分分为五章,每章析为多少不等的节次。各章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是:第一章:怀梆源流追根溯源,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归纳和整理,梳理出怀梆剧种的古今走向。第二章:怀梆戏曲音乐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大致依音乐和语言两个线路去阐述,笔者将通过具体谱例,发掘和展示怀梆音乐语言的丰厚内涵和独特韵味,并将其提升到理性和理论的高度。第三章:怀梆传统剧目及其文化内涵把剧目分门别类进行阐述,总结、归纳各类型剧目的文化内涵。第四章:怀梆行当及演员科学、严密的行当体制,是一个剧种成熟的体现,该部分对怀梆的行当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在论述过程中也对怀梆老艺人的独特贡献做了分析和认定。第五章:怀梆的保护与传承本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怀梆的现状,对怀梆的保护与传承作了一些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淄博市五音戏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作者:袁艳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五音戏起源于清康熙年间,有近300年的历史,经历了秧歌腔、肘鼓子、杂社和五音戏四个时期,主要流行于山东淄博、济南一带。它唱腔婉转、妩媚,剧目多以家庭伦理道德和当地妇女的生活状态为题材,地方特色浓郁,方言淳朴自然,娱乐性强,极易引起观众共鸣,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淄博市政府与淄博市五音戏剧院为促进五音戏更好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五音戏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人才的缺乏,观众的流失,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五音戏尚未形成产业链等。如何能够把五音戏艺术的历史和现状发掘出来、宣传出去,以获得更多关注的目光;在现有条件下五音戏如何能够在保持其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五音戏爱好者;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淄博市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和开发五音戏,这是每一个关注五音戏艺术的人应该深思的问题。文章借鉴其它戏曲的经验,试图从政府的扶持、开展数字化保护、五音戏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五音戏的产业链、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来探讨五音戏的保护和发展之路。在五音戏的保护与发展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应按照五音戏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大对淄博市五音戏剧院的资金投入,鼓励学者对五音戏进行研究,尝试改变淄博市五音戏剧院的体制。对五音戏的保护和开发不能单单依靠政府和五音戏剧院,现在文化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在分析二人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让五音戏与市场相结合,走一条产业化的道路。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侵权事件偶有发生,五音戏走向市场也是势在必行,因此,要切实加强五音戏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戏曲发展中,传承人才是关键,要从学校教育和师徒传承两方面来培养专业人才。现在,数字化保护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手段,数字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