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五音戏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类型】图书
【作者】 袁艳
【书名】淄博市五音戏的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 五音戏起源于清康熙年间,有近300年的历史,经历了秧歌腔、肘鼓子、杂社和五音戏四个时期,主要流行于山东淄博、济南一带。它唱腔婉转、妩媚,剧目多以家庭伦理道德和当地妇女的生活状态为题材,地方特色浓郁,方言淳朴自然,娱乐性强,极易引起观众共鸣,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淄博市政府与淄博市五音戏剧院为促进五音戏更好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五音戏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大的困境:人才的缺乏,观众的流失,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五音戏尚未形成产业链等。如何能够把五音戏艺术的历史和现状发掘出来、宣传出去,以获得更多关注的目光;在现有条件下五音戏如何能够在保持其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五音戏爱好者;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淄博市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和开发五音戏,这是每一个关注五音戏艺术的人应该深思的问题。文章借鉴其它戏曲的经验,试图从政府的扶持、开展数字化保护、五音戏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五音戏的产业链、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来探讨五音戏的保护和发展之路。在五音戏的保护与发展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应按照五音戏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大对淄博市五音戏剧院的资金投入,鼓励学者对五音戏进行研究,尝试改变淄博市五音戏剧院的体制。对五音戏的保护和开发不能单单依靠政府和五音戏剧院,现在文化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在分析二人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让五音戏与市场相结合,走一条产业化的道路。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侵权事件偶有发生,五音戏走向市场也是势在必行,因此,要切实加强五音戏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戏曲发展中,传承人才是关键,要从学校教育和师徒传承两方面来培养专业人才。现在,数字化保护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手段,数字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份】2014
【获取全文】 文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