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一代文学中的幽情别趣──元杂剧中佛教影响初探
作者:方敏 日期: 199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原始的祭神歌舞和巫术礼仪,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成为往古之迹。它们各自隶属哪个宗教谱系,这种宗教活动和原始人的娱乐又如何结合在一起,已难以考辨。随着人类社会的成熟,各民族的戏剧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并各自取得了独立的性格。也许通过考察宗教和戏剧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各民族戏剧个性形成的原因,这即是本文写作的前提。我们不妨从元杂剧着手进行这种尝试。关于元杂剧和道教的关系,古今中外已有不少学者论及,无须赘言。本文仅想就佛教对元杂剧的影响这一项目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期求教于各专家学人。 (一) 若论佛教和元杂剧的关系,似乎还得从元杂剧戏曲体制的形成说起。打开《元曲选》,使我们耳目一新的首先是它的文体:韵散相间,以韵为主。对于如此一种新文体的出现,难免众说纷纭。其中,有以郑振铎为代表的佛经影响说。他认为这种新文体产生的“最可能的解释是这种新文体是随了佛教文学的翻译而输入的,象《南典》里的‘本生经’,著名的圣勇的‘本生鬟论’都是用的散二体组合成功的,其他各经,用此体者也极多,佛教经典的翻译日多,此文体便为我们的文人学士们耳濡目染,不期然而然的会拟份起来.”①有诸官调演变说。持此论者较多,似已成公论。...
有所“吐”才能有所“纳”——“才、胆、识、力”作为诗人的心理结构
作者:童庆炳 日期: 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诗言志"、"诗缘情"是中国古代诗学纲领。志,情,在古人的观念中并无根本区别。"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孔颖达)。情、志都属于诗人的主观世界。正是出于此,历代诗学都特别关怀诗人的心理结构。诗人的心理结构直接关系蓟诗歌创作的成败。袁宗道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叶燮说:"诗之基
上页 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