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曲家孟称舜研究
作者:宋兰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孟称舜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他创作的杂剧和传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古今名剧合选》中的序与点评构成了孟氏完整的戏曲理论体系。他是徐渭之后,李渔之前的重要戏曲家。鉴于孟称舜于古典曲家中的地位和影响,对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孟称舜的戏曲活动进行考察: 一、 戏曲理论与批评 孟称舜虽然没有留下戏曲理论专著,但是他编撰的《古今名剧合选》是公认的元明杂剧的一部重要的选集,他在古籍整理和剧作辑校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本章力图从两个方面对孟称舜进行解读,一是从他评点的形式与方法上,另一是从他的编剧理论上。他对于戏曲文本创作和舞台呈现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汤显祖的至情论。孟称舜的戏曲理论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之后的戏曲理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 戏曲文本创作的优缺得失 主要讨论孟称舜剧作进入人们的文学视野之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文学进程。孟称舜的创作分为杂剧和传奇两种,后期的传奇在整体的艺术效果上逊于前期的杂剧。本章力图结合孟称舜友人以及后人的评述,考察孟氏剧作的创作特点。古典戏曲不仅在表演上体现出高度的程式化,在叙事上也具有高度的程式化,孟称舜的八部剧作虽然没有完全跳出戏曲叙事程式化的束缚,但是在情节叙述、人物呈现方面作了反程式化的努力,为其成为越中曲家的殿军埋下了伏笔。从叙事学角度对文本的解读是本章的重点。 总体上来看,本文是力图从文学接受层面对孟称舜的贡献加以考察,重在对其理论和创作的解读,这种溯本追源的工作,是为了进一步综合研究作准备。
孟称舜戏曲创作及理论研究
作者:吕茹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随着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一些过去不被重视的作家、作品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探讨兴趣,如明末清初的剧作家孟称舜就是其中之一。孟称舜著述丰富,其杂剧、传奇的创作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十年来,由于资料的匮乏,学界对于孟称舜的研究多是零散性的。本文力图在全面占有孟称舜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孟称舜的生平交游、戏曲创作及戏曲理论进行整体上的分析与研究。除引言外正文分三章,引言主要论述近年来关于孟称舜的研究概况,指出其成绩与不足。正文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探讨孟称舜的生平交游情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搜集现有孟称舜生平的所有资料,对其为人、生平、交游作了全面的梳理,特别是对其生年作了进一步的考订,从而断定其最迟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使孟称舜的生平更加清晰。通过分析其家世生平、交游记录展现孟称舜的为人、为学,为我们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孟称舜的戏曲创作及其理论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第二章主要分析孟称舜的戏曲创作。本文将孟称舜所有的作品按孟氏的创作思路分为爱情剧和社会历史剧,然后从不同的文化层面宏观分析比较这两类作品,揭示了孟称舜前后期创作的显著变化及其原因,展现了其独特的心路历程。...
孟称舜言情剧研究
作者:陈琳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孟称舜是晚明一位重要的戏曲作家兼戏曲理论家,尤以言情剧著称于世。 本文选取孟称舜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言情剧——《桃花人 面》、《娇红记》和《贞文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随着孟称舜年龄的增长,孟称舜言情剧的艺术性(包括作品文学构成的 戏剧性和舞台呈现的戏剧性等)不断臻于成熟。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并被学界 公认为孟氏代表作的《娇红记》实际上是一部半成熟的作品,真正代表孟氏戏 剧创作艺术高峰的应推《贞文记》。第二,孟氏言情剧的思想观念有着前后相承 的一致性,从《娇红记》到《贞文记》,孟氏情理观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娇 红记》也并非反抗封建思想的力作。孟称舜一直在试图将情与理统一起来。第 三,以生死写爱情是《桃花人面》十分突出的思想艺术特色。第四,《贞文记》 体现出孟称舜对情与理的焦虑,通过创作《贞文记》,他完成了对自己经历明清 易代之心灵苦痛的救赎。本文附录是有关孟称舜中年时期编选的《古今名家杂 剧合选》的一点研究及陈洪绶绘娇娘像两幅。
从《桃花人面》看晚明的才子佳人戏曲
作者:刘勇刚 日期: 199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从《桃花人面》看晚明的才子佳人戏曲刘勇刚一明代杂剧(又称南杂剧)从整体上看呈衰颓趋势,不复有北曲的刚健之风。明代传奇戏则处于鼎盛,主要以南曲歌唱,颇多柔靡之音。元代杂剧发展初期即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大抵曲词素朴多用口语者为本色派,曲词藻丽比较的多...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