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唐代小说与明清相关题材戏曲比较研究
作者:杨敬民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唐代小说为明清戏曲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唐代小说的嬗变途径之一,就是经由明清戏曲家的创作而以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同一题材。本文运用宏观与微观研究结合,文体、文献、文化研究结合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唐代小说与明清相关题材戏曲进行比较研究,管窥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思想文化内涵与艺术风貌,力求打通文体界限,探求相同题材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中的嬗变轨迹。通过探讨相同题材在唐代与明清两代所反映的思想与文化内涵的差异,管窥时代文化对作家文化心态的巨大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其作品中的诸种形态。这是由文化看文学与由文学看文化的双向互动过程,通过本文的比较研究,将会加深对唐代、明清不同时代文化与文学创作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前四章侧重于唐代神怪、婚恋与豪侠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比较研究,深入文本内部剖析,以个案研究为主体。后三章侧重于整体比较唐代小说与明清相关题材戏曲的异同,进行创作艺术、思想文化内涵及文化背景的比较研究。第一章:论唐代神怪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再创作。唐代神怪题材小说对明清神仙道化剧创作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明清戏曲直接取材于唐代小说,或是取材于受唐代小说影响的道教仙传、宋元话本、白话长篇小说。度化升仙的神道化特征强化同时,借光怪陆离的故事劝惩教化世人,或是寄托身世之感,体会世态炎凉的人情冷暖,抒发济世救民的抱负是明清神仙道化剧呈现的新特点。第二章:论唐代婚恋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改编。唐代现实婚恋题材小说多为悲剧,在明清戏曲中则得到多种诠释,呈现善恶两极分化的趋向。既有伦理化倾向,又有“以情反理”的爱情颂歌。非现实婚恋题材小说中人神婚恋、人龙婚恋、人与动物婚恋等在明清戏曲中得以继续。现实世界中的婚恋观以异化与变形的形式呈现。第三章:论唐代豪侠题材小说与明清戏曲的演绎。唐代婚恋小说中促成良缘的豪侠在明清戏曲中具有了忠孝节义、仙道化、文人化特征。唐代豪侠小说在明清戏曲家的改编下侠义精神得以丰富发展,道德教化意味加强。同时豪侠题材与婚恋、神仙题材戏曲呈现合流的趋向。第四章:论唐代小说与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汤显祖戏曲作品在“至情论”的思想指导下对唐代小说进行改编。其戏曲通过改造唐代小说人物形象,转换小说矛盾冲突等,使戏曲展示其才情,反映情与理的对立与冲突。其戏曲中既有释、道宗教气息,又有对于至真情感的礼赞。汤显祖借助于梦幻叙事,在戏曲中增加了对于清明政治的诉求及对于官场污浊的否定。蕴含教化劝惩的意图,同时又有自我胸臆的抒怀。第五章: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创作艺术的比较研究。在创作理论方面,唐代小说理论滞后于创作,而明清戏曲理论则蔚为大观。在虚实关系的处理上,唐代小说自觉地运用艺术虚构,文体走向独立;明清戏曲则继承唐代小说虚实相济的创作取向,现实与浪漫想象相结合。唐代小说述异尚奇,明清戏曲则“以奇事为传”,但均向反映世态人情的创作转变。唐代小说、明清戏曲的创作均体现出“补史之阙”的观念。作为叙事艺术,唐代小说的叙事体与明清戏曲的代言体不同,但戏曲受小说的影响极深。明清戏曲对唐代小说的借鉴体现出直接汲取与间接影响并存的特征。唐代小说“呈现式”的叙事方式具备戏曲因素,对明清戏曲创作产生影响。在人物塑造方面,则呈现复杂的人物性格向雅正与理想化转变,随情节发展呈现的人物形象向出场定型化转变,戏曲更重视人物情感的表达。第六章:唐代小说与明清戏曲文化内涵比较研究。在婚恋观方面,唐代小说中文人逞才放浪,明清戏曲则满足情感诉求同时,表现人物痴情忠贞。唐代小说重视门第郡望,但突出男女相恋的天性;明清戏曲则更突出女性的贞洁观念,强调女性对礼法规范的自觉认同。在侠义观方面,唐代豪侠为秩序的否定者、救人危困的特异之士,在明清戏曲中则转变为纲常的维护者,铲奸除恶的正义力量,并呈现出神道化加强的特征。在宗教观方面,唐代小说经由明清戏曲改编,呈现出神仙度化模式化与劝惩教化功能的特征。第七章:原创与改编小说、戏曲作品文化背景考索。唐代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与明清两代文化禁锢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比。唐代小说的创作体现了唐代政治的宽容与自信,儒释道多元文化与士人入仕的多途。相同题材的明清戏曲则托往事而避近闻,维护纲常的程朱理学思想加强,增加科举失意抒发胸臆的内容。在文化心态上,唐代文人充满自信而个性张扬,而明清文人则趋于理性,虽然受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影响,但总体上呈现对纲常维护与回归的心态。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研究
作者:王德军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爱情婚姻剧在元杂剧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篇论文将以元杂剧爱情婚姻剧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元杂剧爱情婚姻剧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从爱情婚姻剧爱情婚姻剧的分类、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人物形象、文化意蕴及影响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元杂剧爱情婚姻剧做一个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根据《全元戏曲》、《元曲选》等,把保存完好的约三十几部爱情剧给予整理分类,根据戏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矛盾的解决方式,归纳了父母反对、小人插足、误会等表现模式。第二部分,根据《元史》考察元代的政治、经济、科举等社会情况。草原游牧民族文化习俗颠覆了传统中原的封建礼教观念,民族融合,科举不畅,仕途不通,儒生地位卑微是元杂剧爱情婚姻剧兴盛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把元杂剧爱情婚姻剧的人物形象进行梳理,分析元杂剧爱情婚姻剧中塑造的成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打破了传统,探究元杂剧爱情婚姻剧的文化意蕴。第四部分,元杂剧爱情婚姻剧的许多作品受唐传奇的影响较多,并且对后世文学有很大的影响,以此探究元杂剧爱情婚姻剧在故事题材、进步思想对前代的继承和对明清爱情婚姻戏剧的影响。
元杂剧之公案剧研究
作者:王亚丽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之公案剧是公案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所谓公案戏,就是以描写政府行政司法长官,依据法律审理民间刑诉案件为内容的杂剧。三十三篇公案剧中的奸情案、欺男霸女案、财产纠纷案、谋财害命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学形态、人物形象塑造的得失,作家的心态、剧本文学与舞台演出及用来显示的手法和获得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公案剧中涉及的儒法文化与鬼神文化思想,让我们看到清官断案时大都遵循了“礼法并用”、人情大于法意这一思想精髓,另一方面,公案剧中鬼神因素的大量描写,都有其存在的历史根源和民众心理因素。在11种包公戏中,包公的清廉无私、刚毅正直,机智善断是主要方面,同时我们又能看到他世故圆滑、幽默风趣、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对于公案剧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公案剧中所描写的那个时代的文学、法律及伦理道德的关系。
论元杂剧的婚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张义光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婚恋剧的基本形态是才子佳人模式。这一模式是在民族文化心理定势、历史事实和元代士子特定的生存状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才子佳人戏反映出杂剧作家的进步婚姻观,剧作家的婚恋意识中已具有现代性爱的萌芽。才子佳人戏的大团圆结局是剧作家为成就才子佳人们的爱情而想出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反映出作家的双重困惑。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