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
Rethink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ng shizhen and Zhang juzheng
-
作者:魏宏远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鐜嬩笘璐炰粫閫斿鑹?涓庨杈呭紶灞呮铏戒负鍚屽勾,骞舵湭鍥犲悓姒滀箣璋婅€岃幏寰楁牸澶栧崌杩?鍦ㄤ笌寮犲眳姝f瀯闅欏悗,鐜嬩笘璐炲€︿簬瀹樸€佸€︿簬鍚?閬佸叆浣涢亾涓栫晫,鍏ユ槞闃冲瓙"鎭竟鏁?.寮犲眳姝e湪鐜嬩笘璐炵敱鍏ヤ笘杞负鍑轰笘涔嬮檯,鏃犵枒璧峰埌浜嗗姪鎺ㄤ綔鐢?
-
附魅、祛魅和返魅:昙阳子传记形象的历史演变:从王世贞《昙阳大师传》说去
-
作者:魏宏远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昙阳子形象建构是一场文化权利的争夺.王世贞、王锡爵以昙阳子种种灵异事件为契机,意图通过昙阳子信仰体系的建构以维系他们日益下降的世俗地位,为此展开了对昙阳子的一系列"附魅"活动.二王氏的政敌张居正、徐学谟等力图破坏他们对这一新信仰体系的建构,以消除二王氏的社会影响,为此对昙阳子进行了一系列"祛魅"...
-
明代王世贞宗教观之研究
-
作者:谢怡菁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王世貞(1526-1590),蘇州府太倉州人,是明代中葉「後七子」文學復古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史學家和戲劇家,生平活動時間經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是明代中期重要文學流派「後七子」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在當時與後世影響很大。本文個案專題的研究方式,先藉由探討王世貞的家世背景、為學與著作、仕宦歷程,以探求其性格塑成與影響心境思想的轉變之因。繼而討論王世貞以儒家為根基的思想,如何漸轉至佛道之中,影響宗教思想的轉變緣由為何?受其人生哪些經歷所影響?最終細化分析在三教合流的環境背景之下,王世貞的三教合一的宗教觀是如何形成?其中又是以何為主,是儒家?抑或道家?又抑或佛家?又有何在宗教上的主張和思想。對成長在傳統家族文化影響下的王世貞,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造就其積極入世的精神;優渥的家經濟條件,使世貞未能體會到失意文人的窘況,且給予進入仕途的有利優勢,然因其恃才傲物的個性,使得仕途波折不斷。從世貞早年的著作,可明顯看出其以儒家思想為正統,雖對佛、道兩家多有涉獵,但此時的他對於佛、道兩教的信仰是有所貶抑的。對於王世貞的宗教觀轉變而言,嘉靖四十四年(1565)至隆慶六年(1572)這八年是較為關鍵的時期。此期間王世貞屢次上京為父訟怨、又多次患瘡瘍久治不愈,特別母親及摯友李攀龍(1514-1570)的去世更使其情緒低迷。一連串的悲痛經歷,讓王世貞轉而從佛道思想中尋求解脫之法,不同於早年的儒家積極入世的精神。萬曆八年(1580)的「曇陽子事件」,王世貞亦牽連其中,象徵世貞走入宗教世界,由此揭開了王世貞晚年內在精神的超悟。而處於三教合一的宗教氛圍之中,王世貞的宗教觀無可避免的受此風之薰陶。從三教之爭中王世貞所執之態度、其師曇陽子(1558-1580)的思想,與來往的名僧互動情況來探析,王世貞認為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其最終所欲尋求的是跳出三界,可知在三教合一的信仰之中王世貞將佛教置於最高。而在宗教思想主張方面,王世貞強調「真心」的尋求,是為了突出對「頓悟」思想的重視,其求「真心」也就是求「頓悟」,以禪宗為主要的依歸。
-
论晚年王世贞对昙阳子思想的接受
-
作者:魏宏远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信仰的转变会对创作者的生活、思想、作品风格等产生较大影响。王世贞早年以儒家思想为主,与李攀龙一起倡导复古运动,在经历父难、仕途挫折后,信仰发生了转变,融三教而为一,扬释道而抑儒。就文学思想而言,对王世贞早年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李攀龙,而对其晚年产生较大影响的则是昙阳子。万历八年王世贞入昙阳子"恬澹教",由入世、济世转为出世、逸世,表现出一种"即心即佛"、无欲无为、以恬淡自然为宗的倾向,与之相应,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也由昔日尚"复古"转为尚"自得"。
-
昙阳子和晚明道教信仰研究
-
作者:周欣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昙阳子是万历年间的一名女道士,一生只有二十三岁。昙阳子从十七岁学道,于万历八年九月九日二十三岁在十万人面前飞升。万历年间著名的文人,如王世贞,王锡爵,屠隆,冯梦祯等人,争相拜昙阳子为师。为了宣扬昙阳子的事迹,王世贞撰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传记——《昙阳大师传》。昙阳子的传记被广泛传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朝廷官员以此事弹劾王世贞和王锡爵。《昙阳大师传》在文人之间也引起了很多猜疑。此后“假昙阳”一事发生,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加之汤显祖作《牡丹亭》,人们便猜测昙阳子乃《牡丹亭》的原型。清代对昙阳子与《牡丹亭》关系的关注仍然不少。昙阳子对明代女性和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昙阳子自称是南北朝时期的昙鸾转世,和昙鸾一样提倡三教合一。昙阳子的思想以“恬澹”为主,创立了恬澹教。由于受礼教的束缚,明代女性的修道往往局限于道观或者家庭内,宗教活动的范围狭小。但是随着像昙阳子一样的女性道士的崛起,提高了女性宗教活动的参与度。王锡爵和王世贞二人作为昙阳子最亲近的弟子,受昙阳子影响,在昙阳子升仙后,搬入昙阳观中潜心修道。众多文人士大夫拜入昙阳子门下,一方面是为了成全其成仙的渴望,另一方面与张居正夺情之事有关。这些文人本身就精通道教义理,提倡三教合一,在王世贞和王锡爵的尽心打造和传播下,出于政治,情感或者宗教等原因,最终拜入昙阳子门下,昙阳子也成为众人凝聚的重要纽带。昙阳子升仙事件是明代文人宗教和民间宗教发展的体现。明代初期道教政策具有两面性,而随着道教地位的提高,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士大夫盛行与道士结交,一心求仙问道,昙阳子一事正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宗教取向。文人求道一方面出于宗教信仰,一方面为了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取得平衡。晚明文人宗教迅速发展,加速了三教合一的进程。明代神仙道教逐渐世俗化,皇帝重用道士,道士同时深入民间,促进了民间宗教的发展。明代民间宗教与道教的融合速度加快,各阶层流行扶乩之术,包括昙阳子亦擅长此术。由于龙沙之谶的影响,昙阳子在文人和民间具有很高威望,成为拥有十万信众的女性宗师。将昙阳子、晚明女性、文人士大夫、宗教信仰联系起来综合考察,将呈现出道教与晚明社会之间的立体映像。
-
昙阳子“升化”与晚明士大夫的宗教想像
-
作者:徐美洁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晚明万历年间,大学士王锡爵之女王焘贞自称灵异,号为"昙阳子",并将择期"升化"。昙阳子"升化"为当时轰动东南一带的一个宗教性狂热事件,其父王锡爵与同里的王世贞并因此事受到纠劾。而参与其中的多为当时与二王有交游来往的知名文人学士,他们为这一事件推波助澜,其中包含着诸多的复杂因素,有个人信仰、情感方面的原因,而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失落后的宗教想像。